陪玩夥伴對於爸媽們來說,可能是在工作忙不過來、或臨時有事時可以暫時支援的小幫手,但你知道嗎?如果請陪玩夥伴來做長期「定期的陪伴」,還會有許多能帶給孩子的好處喔!
小幫手在下面列出了4個層面,絕對是陪玩夥伴們才能帶來的影響呢~
一. 不同氣質的陪玩夥伴,讓孩子從小練習尊重
學會尊重與包容每個人的不同人
我們都知道陪玩夥伴擁有不同領域的專長(例如兒童律動、繪畫、全英語對話……)能為孩子帶來多元的刺激。
但還有另一個層面的多元刺激很常被忽略!那就是不同「個性、氣質」的陪玩夥伴,讓孩子在長期相處的過程中,學會適應和包容,逐漸培養尊重不同個體的心態(只要孩子個性適合,即使定期也可以找不同的陪玩夥伴來陪伴他們喔!)。
所以別再把孩子侷限於家人和爸媽的朋友圈裡啦!這樣在未來每個階段,不論是接觸到什麼群體,都可以更輕鬆融入、交到更多朋友呢~
非權威式的學習榜樣
另外,相較於孩子上學以後,能接觸到的成年人多是像老師般「權威型」的人物,而陪玩夥伴則能與孩子建立更平等的關係,這也是讓孩子能從中練習尊重與包容的重點喔!因為要懂得去尊重他人,當然要先能感受到被尊重是怎樣的一回事啊~
PART2. 比起同齡玩伴,陪玩夥伴讓孩子更能在玩樂中成長
當孩子超過兩歲後,爸媽通常為了加強「多元刺激」而考慮將他們送去幼兒園。不過,主要都是同儕間的刺激,同時而照顧者要面對多個小孩,心力難免有些分散。
相較於孩子同儕間的遊戲,具備陪玩經驗與專業的陪玩夥伴,能給予更細緻的引導和適當的鼓勵(一昧稱讚也不太好喔!);同時對於孩子來說,陪玩夥伴就是願意和他們玩樂大哥哥、大姊姊,而且還懂得比他們還多!
基於一種「崇拜」的心理,孩子會模仿他們的行為、遵循他們的遊戲方式,也更願意聽取他們的意見,自然而然在遊戲中獲得更多成長。
PART3. 一胎家庭的福音,讓孩子渴望的哥哥姊姊來示範好的言行!
現在多是一胎家庭,而陪玩夥伴正好可以代替哥哥姐姐的角色。其中最棒的轉變在於:有時候家長說的話,孩子怎麼也不聽,但由大哥哥大姊姊親身示範,他們反而會自然而然地模仿,跟著照做,就像前段提到的一樣~
福澤諭吉在《教育論》提到:「家庭是培養習慣的道場。」在社會性的發展中,「模仿」是一個重要的學習過程,尤其孩子會模仿親近和崇拜的人,但他們還無法區分行為的好壞,必須透過大人的反應和態度,來影響孩子模仿的興致,當他們模仿一件好的行為,大人給予鼓勵和讚賞,當他們學習到一個壞舉止,我們安靜不予理會,孩子自然而然就會失了興致。
因此一個有陪玩經驗及技巧的陪伴對象是非常重要的!能在不同的情境中給予適當的反應,才能成為好的學習對象喔~
當然我們都知道這不是一簇可及的簡單事,心理學研究說明,21天連續重複一個行為就會養成習慣,因此小幫手會強調請陪玩夥伴來做「定期」的照顧,更有機會幫助家長讓孩子從小培養好習慣喔!
PART4. 讓良好的新關係代替3C的依賴
現在有越來越多家長,注意到3C產品對於孩子對於孩子成長的危害,研究指出,3到5歲平均一天觀看電子螢幕超過1.5小時的幼童,閱讀認知和表達能力都相對較差,因為他們沒有夠多的時間,與人互動,導致大腦的刺激不夠,可能會影響到社交和認知能力。
陪玩夥伴不僅能取代「3C育兒」,同時還能培養孩子獨立自主的心態!讓這種必須「依賴」他人/他物的狀態越來越降低喔~
因為當孩子與陪玩夥伴透過遊戲、談話,建立起一個有互動、彼此對等的關係後,這就會是一種「健康」的連結,並帶給他們安全感和歸屬感。更重要的是,當孩子從小習慣與新的人事物建立關係後,家長自然能更輕鬆地面對小孩子未來要上學的分離焦慮了!
而這當然也需要長時間地慢慢培養,經驗豐富的陪玩姐姐,一開始會藉由聊天、畫畫或繪本等遊戲熟悉彼此,畢竟在玩樂中最容易交朋友了!在孩子逐漸與自己熟識的過程中,再不斷調整每次的陪玩內容(家長可以與陪玩夥伴一起討論出長期的規劃~)
小幫手也建議家長可以這樣做:第一步先從「離開小孩子的視線範圍」開始,家長可以待在自己的房間,與小孩的遊戲空間隔離,接下來可以慢慢增加隔離的時間和距離,孩子習慣了以後,家長就是出門與朋友聚餐聊天,也不用擔心小孩在家裡哭鬧了。
延伸閱讀|幼兒園入學懶人包:社交情緒篇,如何教會孩子「自己想辦法」呢?
【 Bananny 托育小幫手 】
是一個專注多元托育服務的搜尋平台
從保母、托嬰中心、陪讀夥伴/哥哥到幼兒園
完整個人/機構資料與評價系統
線上即時諮詢洽談
讓忙碌媽咪快速找到最適合自己生活型態的育兒支援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