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親子溝通術 】用聊天改善親子關係.成為孩子無話不談的好朋友

好羨慕別人的親子關係超緊密,就像是無話不談的好朋友?父母都期待能跟自己的小孩建立良好的關係。有時候卻事與願違,發現小孩上了幼兒園後開始對爸媽保持沉默、愛理不理,不像2-3歲時好喜歡跟父母分享生活大小事。許多爸媽會因此感到困惑和沮喪,渴望能夠讓孩子開心對話,分享彼此的喜怒哀樂。小幫手理解無法跟孩子好好對話是許多爸媽的困擾,我們將分享育兒專家的觀點與方法,幫助爸媽改善與孩子的親子關係,成為他們無話不談的好朋友。

上幼兒園後小孩分享慾降低

 

當發現上幼兒園的孩子分享慾開始降低時,需要深究是什麼樣的原因讓孩子不再願意分享生活上的喜怒哀樂或內心想法,除了外在環境因素之外,孩子不願意分享心情的原因可能就在爸媽身上,繁忙的生活可能會讓我們輕忽了孩子的轉變,提供幾種孩子緊閉心扉的可能因素,提醒爸媽應該重視孩子的情感需求,想想看是否曾無意間傷害了孩子的心呢?

  • 感受到被忽視
    孩子在幼兒園表現良好,若父母專注工作,很少關心孩子在學校的狀況。孩子可能會感到被忽視,不再願意主動分享學校的事情,甚至選擇隱藏自己的困擾。
  • 受到批評指責
    若孩子勇於分享自己的興趣和想法,但每次都獲得爸媽的負面評價或指責,例如「你的興趣太奇怪了」或「你這樣做不對」。孩子可能感到受挫和不被接納,因而不再願意分享。
  • 缺乏時間關注
    家長若經常加班或忙於家務,很少抽出時間陪伴孩子或專注聆聽他們的分享。孩子可能感到孤獨和被忽視,漸漸不再願意主動與父母交流。
  • 溝通模式不當
    家長若經常使用責備或批評的語氣命令孩子,例如「你為什麼不聽我的話?」或「你怎麼教不會?」。孩子可能感到受傷或自信被打擊,怯於說出自己真正的想法和感受。
  • 缺乏安全感
    若時常在孩子面前展現自己的負面情緒,當孩子受到其他孩子的排擠或欺負時,可能會因爲害怕成為家長的困擾與負擔,而選擇保持沉默自己承受。
  • 延伸閱讀|小孩上幼兒園後開始說謊?預防小孩說謊的方法?

五大改善親子關係的正向聊天術

  • 耐心聆聽並保持沉默
    孩子們渴望被聽到,被理解。當我們急於糾正孩子的想法時,他們可能感到被忽視或不被理解。因此,作為家長,我們應該先學會認真聆聽。當孩子們開口說話時,不要急於打斷,也不要立即給予建議。我們可以默默地聆聽,給予他們足夠的時間慢慢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這樣的溝通方式會讓孩子感到被尊重和被重視,有助於建立親子之間的信任和情感連結。
  • 降低控制慾望與建議
    許多孩子會抱怨父母們總是給予過多的建議,但他們更希望的是能得到的是爸媽的支持。因此,作為家長,應該避免過度的給予建議,而是選擇先聆聽孩子的內心聲音,尊重他們的想法和感受。當孩子們向我們倾訴時,我們可以用一些溫暖的話語表達理解和同情,如「那一定很難受」或「我能理解你的感受」,再給予適當的建議,這樣的互動會讓孩子感到擁有父母完全的支持,有助於加深親子之間的情感連結。
  • 使用引導提問方式
    有時候,我們可能會發現孩子對爸媽的問題不太感興趣,而更願意主動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因此,我們可以嘗試改變提問的方式,用一些開放性的問句來引導對話。例如,我們可以說「我在想……」而不是直接問「你為什麼這樣做?」或者說「你覺得……嗎?」而不是直接問「你喜歡……嗎?」這樣的提問方式會讓孩子感到更自由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有助於促進親子之間的交流和互動。
  • 保持開放的心態
    對於孩子提出的任何問題或話題,盡量保持開放的心態,不要輕易否定或批評,例如:小孩說:「我最討厭吃青菜!」通常家長會回應:「不可以挑食!吃下去!」這樣可能會讓小孩覺得即使表達自己的意見還是被強迫接受,或許家長可以說:「原來你不喜歡這個菜,但吃這個對身體很好,我們下次一起試看看用不同的調味料理,說不定你會喜歡?」別用命令的方式反駁孩子的意見,保持開放的溝通與交流有助親子關係提升。
  • 勿用打發心態敷衍
    對於雙薪家長來說,有時下班已經很累,還要聽孩子滔滔不絕難免心有餘而力不足,但若顯露出不耐敷衍的態度隨意打發孩子,例如:孩子說:「爸爸!我跟你說!今天….」這時爸爸若不等孩子說完便不耐的回覆:「我很忙,去找你媽。」久而久之孩子會覺得自己並不被重視,也就減少了分享的慾望,建議家長可以跟孩子說:「抱歉~爸爸媽媽現在要先做完這件事,等等我們吃飯時聽你說?」

延伸閱讀|和孩子好好說話的親子溝通術!搭配幼兒遊戲鍛鍊溝通技巧


避免陷入惡性循環的NG親子對話

在親子關係中溝通是維繫親密和諧的重要橋樑。然而,許多父母和孩子之間的對話常常陷入一種情緒化的惡性循環,導致彼此之間的距離越來越遠。錯誤的親子對話不僅無法解決問題,反而會加深彼此的誤解和矛盾。下面我們來舉出幾種常見的錯誤親子對話模式,讓家長提醒自己避免落入情緒的圈套中。

責備和批評

例如孩子從幼兒園回家,發現美術勞作作品弄壞而大哭,立即開始責備:「是不是你都亂丟?自己弄壞還要哭?」

❌ 不明究理的責備與批評會讓孩子感到受傷產生防衛心,長期下來更不願與父母分享自己的心情。

⭕️ 應該先關心孩子的情況。例如:「你一定很難過,你知道為什麼會壞掉嗎?」這樣的對話方式能讓孩子感到先被理解,比較願意分享感受,進而再反思自己的行為。

忽視和冷漠

例如孩子興奮地想與父母分享他在幼兒園學到的新技能,但爸媽專注於工作或家務,隨口敷衍道:「你沒看到我很忙?等會再說。」

❌ 敷衍冷漠的態度會讓孩子感到被忽視不被重視,進而不再願意主動與父母分享自己的生活。

⭕️ 父母應該盡量抽出時間,認真聆聽孩子的分享,即使當下真的很忙,也應該告訴孩子:「我現在有點忙,但我非常想知道你學會什麼,我們晚一點一起聊,好嗎?」這樣可以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關心和重視。

過度控制

例如爸媽跟孩子說可以買喜歡的玩具,在孩子做好選擇後否定孩子,堅持認為其他玩具更好,強迫孩子接受自己的選擇。

❌ 這種過度控制會讓孩子感到壓力和不滿,覺得自己的意見不被尊重,進而產生抵觸情緒。

⭕️ 父母應該尊重孩子的選擇,並與孩子一起探討各種選擇的優缺點。例如:「你想買這個玩具嗎?我們一起看看這個玩具有什麼特別的地方,好嗎?」這樣的溝通方式能夠尊重孩子的意願,並促進親子之間的理解和信任。

不給予建設性反饋

例如孩子畫了一幅畫,父母只給予簡單的稱讚:「很好喔。」

❌ 缺乏具體內容的反饋無法幫助孩子理解自己做得好的地方,也無法刺激孩子的進一步努力的慾望。

⭕️ 建議給予具體和建設性的反饋,例如:「畫很漂亮!特別是顏色搭配得超好!」

 

延伸閱讀|被小孩的「為什麼」問到崩潰?聰明爸媽都這樣回答。


 

給家長的溫馨小提醒

良好的親子關係需要家長的耐心和用心來慢慢建立。通過認真聆聽、深入理解、不批評和充滿智慧的溝通技巧,可以顯著改善親子之間的溝通障礙,成為孩子無話不談的良師益友。營造一個溫暖、開放的家庭氛圍,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愛與支持,自由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這種緊密的親子關係,對孩子的人格發展具有深遠的正面影響。

延伸閱讀|暑期陪玩夥伴來救援!多組家庭還有共享模式可運用唷~



【 Bananny 托育小幫手 】
是一個專注多元托育服務的搜尋平台
從保母、托嬰中心、陪玩姊姊/哥哥到幼兒園
完整個人/機構資料與評價系統
線上即時諮詢洽談
讓忙碌媽咪快速找到最適合自己生活型態的育兒支援服務
☟☟☟

【 Bananny 托育小幫手 】
忙碌媽咪都在用的育兒支援平台

 

Related posts

【 育兒互助站 】小孩去幼兒園一週之後哭鬧不想去,爸媽怎麼辦?

2~3歲小孩愛生氣?試試「積極暫停區」情緒冷卻步驟&七大家長情緒舒緩方法

【 幼兒園親師溝通超順暢 】爸媽實踐經驗談&六種溝通技巧分享,應避免的NG溝通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