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當撈叨媽!學齡前的高自律訓練.從幼兒園階段培養小孩自動自發的好習慣

在育兒路上,作為父母常常面臨一個棘手的教養難題:如何讓1至6歲的幼兒園小朋友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擁有自動自發的自理能力,不讓自己陷入不斷叮嚀、提醒甚至嘮叨碎唸的惡性循環中?( 想想每天都在念小孩的日子….「快點穿衣服!」「去刷牙!」「玩具收了沒?」然後小孩愛理不理又慢吞吞,快要氣得半死?)

今天,讓我們一起來試試一個簡單而又出奇有效的好方法—「日常待辦清單」。這個看似平凡的工具,對於想讓孩子養成自主自律的生活能力,有很大的幫助喔!趕快一起看看怎麼做吧~

為什麼要使用日常待辦清單?

在討論幼兒教育時,常常會忽視了一件重要的事:不管是年紀再小的孩子,也渴望擁有一定程度的控制權和自主權。「日常待辦清單」不僅僅是一種管理工具,更是培養孩子自主性和責任感的絕佳方法。它能夠:

  • 建立秩序感,讓孩子感到安全: 在這個充滿未知的大世界裡,孩子們需要一些可以預期的事物來獲得安全感。清單提供了這樣的秩序和結構,讓孩子能夠預知接下來要發生的事,從而減少焦慮和不安。
  • 減少父母的焦慮和不必要的提醒: 當孩子有了明確的任務清單,父母就不需要不斷重複同樣的指令。這不僅減輕了父母的壓力,也避免了孩子對指令的抗拒。
  • 培養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 通過執行清單上的任務,孩子逐漸學會如何安排時間、完成任務,這是未來學習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能力。
  • 增強孩子的成就感和自信心: 每完成一項任務,孩子都會感受到一份小小的成就感。這種積累的正面情緒,會極大地增強孩子的自信心。
  • 促進親子關係: 共同制定和執行清單的過程,可以成為親子之間溝通和合作的良好契機,增進彼此的理解和信任。

延伸閱讀|【 正向教養的第一步 】別跟孩子硬碰硬,先動情再講理!引導幼兒理性溝通的技巧


如何為不同年齡段的幼兒設計清單

根據孩子的年齡和認知能力來設計不同類型的訓練清單,確保訓練的挑戰性不會過高讓孩子感到挫折,也可以導入孩子有興趣的卡通或遊戲來增加趣味性,讓訓練變得像遊戲一樣好玩!

2-3歲:圖片式睡前慣例表,例如:「寶可夢進化表」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認知能力還不夠強,但對圖像的接受度與反應很好。因此,我們可以:

  • 使用簡單的圖片或照片來表示每個步驟
  • 包含基本的睡前步驟,如洗澡、刷牙、蓋被子準備睡覺等
  • 父母可以陪同完成,逐步建立習慣
  • 使用大尺寸的圖片和鮮艷的顏色,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舉例:小花媽媽製作了一個畫滿寶可夢的睡前慣例表,上面貼滿了小花自己的照片:洗澡時開心玩水、刷牙時對著鏡子笑、蓋好被子等等,完成一件事就可以在表格上貼上一張貼紙。每天晚上,小花都會興奮地指著表格,一步步完成睡前準備,並一一貼貼紙。媽媽發現,自從有了這個表格,小花不僅更願意配合睡前準備,還會主動告訴媽媽接下來要做什麼,這讓原本常常番半天的睡前時光變得很輕鬆愉快。

4-5歲:圖文並茂的早晨慣例表,例如:「忍者修行秘笈」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語言能力和理解能力有了更明顯的提升,我們可以讓他們成為生活中的小忍者:

  • 設計一個酷炫的忍者任務卷軸,圖片配上簡單的文字
  • 加入更多「忍術訓練」,像是「忍者起床術」、「衣著變身術」、「收道具(玩具)忍術」等
  • 讓孩子參與任務表格製作,增加參與感和主動性
  • 可以使用磁鐵或魔鬼氈,讓孩子可以移動已完成的忍者任務,增加互動性
舉例:小明和爸爸一起做了個超酷的「忍者修行秘笈」。秘笈上有晨練(起床)、變身術(洗臉刷牙)、忍者裝備(穿衣服)、能量補充(吃早餐)、道具整理(整理玩具)等項目。小明每天都迫不及待地向爸爸展示自己完成的忍術。還設計了達標升級系統,達標後頒發忍者標章給小明,讓小明從遊戲中習慣每天要做的例行任務。

5-6歲:文字版日常待辦清單

隨著孩子進入學齡前的階段,爸媽可以逐步帶入更複雜的日常練習,例如:「小小CEO日程表」

  • 主要使用文字,輔以簡單圖標圖案
  • 包含更多細節和任務,比如「晨會」(起床)、「檔案整理」(準備書包)、「技能提升」(練習寫字)
  • 鼓勵小CEO自己完成和檢查任務
  • 可以加入時間概念,幫助孩子理解時間管理
舉例:6歲的小軒就有個貼在房門上的「軒軒企業日程表」,上面有「晨會」、「辦公室整理」(整理床鋪)、「形象管理」(換衣服)、「文件審核」(檢查書包)、「技能培訓」(練習寫字)等項目。每完成一項,小軒就會在日程表上蓋上代表完成的印章。小軒不但變得更自律,還學會了基本的時間管理技巧。爸媽可以逐步問孩子管理一家公司應該有什麼技能,例如:「辦公環境維護」(幫忙擦桌子)或是「製作員工餐」(幫忙擺餐具)

延伸閱讀|3-5歲學齡前幼兒親子共讀,為上學做準備的親子活動


如何有效實施日常待辦清單工具?

實施清單制度不僅需要耐心和堅持,還需要一些策略來輔助來維持

  • 與孩子共同討論如何設計清單: 讓孩子參與清單的設計過程,可以增加他們的主導意識。爸媽可以引導 發問:「你覺得早上起床後應該先做什麼?」這樣的開放式問題,鼓勵孩子思考和表達。
  • 從簡單開始,逐步增加難度: 一開始可以只列出3-5個最基本的生活項目,隨著孩子習慣後再逐步增加。這樣可以避免孩子因任務過多而感到壓力。
  • 定期檢討和調整清單內容: 每隔一段時間(如一個月)與孩子一起回顧清單,看看是否需要添加新的項目或調整現有項目。這也是一個了解孩子成長的好機會。
  • 以鼓勵和肯定代替物質獎勵: 完成清單不應該使用物質獎勵,應該給予言語上的鼓勵和肯定,如:「你完成了刷牙任務,好棒!」這樣可以促進孩子自發性的內在動機。
  • 保持耐心,接納孩子的測試和挑戰: 孩子可能會賴皮、忘記執行清單來測試爸媽的底線,這是正常的。保持耐心,堅持原則,同時也要理解孩子的感受。
  • 將清單融入日常生活: 不要把清單當作一個額外的任務,而是要將它自然地融入日常生活中。例如,可以在晚餐時聊聊今天完成清單的情況。

延伸閱讀|利用幼兒遊戲,教孩子一起維持家裡環境!


 

日常待辦清單使用的注意事項

在實施清單制度時,有一些細節需要特別注意:

  • 避免過分依賴清單,保持靈活性: 日常待辦清單只是輔助工具,不應該成為強制束縛。有時候,根據實際情況適當調整也是必要的。
  • 不要將完成清單與獎懲掛鉤: 完成清單本身就應該是一種獎勵。過分強調外在獎勵可能會削弱孩子的內在動機。
  • 尊重孩子的個人節奏和特點: 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有的孩子可能需要更多時間來適應清單制度,要給予理解和支持。
  • 父母以身作則,也可以製作自己的清單: 當孩子看到父母也在使用清單時,會更加認同這種方法。你可以和孩子一起完成各自的清單,這也是一種很好的互動方式。
  • 將清單視為成長的記錄: 定期回顧舊的清單,可以讓孩子看到自己的進步,增強自信心。
  • 適時引入新的挑戰: 當孩子已經熟練掌握現有清單時,可以再加入一些稍具挑戰性的新任務,保持孩子的興趣和動力。

通過清單,我們不僅教會孩子如何管理時間、完成任務,還能培養他們的自主性和責任感。

養成習慣需要時間和耐心。過程中可能會遇到挫折,但別灰心。每一個進步,哪怕是小小的,都值得慶祝!當看到孩子慢慢變成負責任的小大人時,所有的堅持都是值得的喔!

延伸閱讀|用聊天改善親子關係.成為孩子無話不談的好朋友



【 Bananny 托育小幫手 】
是一個專注多元托育服務的搜尋平台
從保母、托嬰中心、陪玩姊姊/哥哥到幼兒園
完整個人/機構資料與評價系統
線上即時諮詢洽談
讓忙碌媽咪快速找到最適合自己生活型態的育兒支援服務
☟☟☟

【 Bananny 托育小幫手 】
忙碌媽咪都在用的育兒支援平台

 

Related posts

幼兒正向教養真的有效嗎?破解阿德勒教養法的常見錯誤

教孩子成為身體的小主人!1~6歲幼兒性教育&身體界線的必修攻略

小孩老是叫不動?試試【 蘇格拉底育兒法 】加強孩子的行動力&思考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