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
對許多家長而言,把孩子送進幼兒園,除了希望孩子提升基本生活能力外,最重要的目的之一,就是增強社交能力,學習如何與他人相處。但隨著孩子進入團體生活,有些家長最怕聽到老師說:「孩子被其他小朋友孤立排擠了」、「某位小朋友不願意和他玩」或是「你的小孩打同學、搶玩具」……
聽到這些不免讓爸媽感到焦慮:小小年紀的孩子,難道就學會排擠霸凌了嗎?還是僅是人際互動中的磨合過程?面對孩子的哭訴與失落,父母應該出手介入,還是讓小孩自己學習處理?小幫手將整理探討幼兒園中孩子間的排擠與霸凌現象,並提供實用的處理策略,幫助父母用溫柔但堅定的方式引導孩子面對第一個人際挑戰。
幼兒園的「人際地雷」:3~5歲小孩子真的知道什麼是霸凌嗎?
首先,我們要釐清一個觀念:「排擠」與「霸凌」在幼兒階段的樣貌與我們對成人的定義不同。
在幼兒園階段,多數孩子尚未建立正確的社交方式與情緒調節能力,因此許多「看似霸凌」的行為,背後其實可能是:
- 自我中心的表現|如:「你不能玩這個,這是我的!」
- 情緒衝動的反應|對方不如自己的意就推人、咬人
- 模仿他人的行為|看到其他小孩這樣做,就學起來
這些行為出發點雖非惡意,但若沒適當引導,很容易演變成對特定孩子的長期排擠,容易造成受害孩子的自尊受傷、情緒低落,甚至害怕上學。
關鍵在於:行為是否「反覆發生」、是否「有特定對象」,以及是否已經造成傷害。
延伸閱讀|小孩上學哭不停?告別幼兒園恐懼,看到孩子的隱形努力,讓幼兒園新生喜歡上學的五大秘訣
孩子可能被孤立排擠了?先觀察五大警訊
有時候孩子未必會對父母說出「我被排擠了」,但父母可以從以下行為觀察蛛絲馬跡:
- 突然不想去上學:本來上學很開心的孩子,開始說「我不想去」、「不喜歡同學」、「肚子痛」等藉口。
- 明顯退縮或憂鬱:原本活潑話很多的孩子,變得常常獨自發呆或莫名哭鬧。
- 出現攻擊或模仿行為:開始在家出現咬人、罵人、用負面字句形容自己,例如「大家都不喜歡我」。
- 頻繁抱怨同一個同學:不斷重複某個小朋友「搶我玩具」、「不讓我玩」、「叫大家不要理我」。
- 睡眠變差或飲食異常:夜驚、易醒、胃口下降等,也可能是壓力的表現。
👉 應對建議:如果孩子說「同學都不跟我玩」,可以先回應:「他們不跟你玩,你一定很難過吧?我們一起想辦法怎麼讓他們願意跟你一起玩。」或是利用角色扮演遊戲練習對話,比如:假裝你搶了孩子的玩具,然後問:「你想拿回玩具的話,會怎麼跟我要?」
多多讚美孩子勇敢表達的時刻,比如:「你今天跟小朋友說想一起玩,真的好棒!」
當孩子成為受害者:三步驟幫助孩子建立心理防護
1. 傾聽與接納:給孩子安全說出來的空間
當孩子分享自己在學校的遭遇時,千萬不要急著說「你不要理他就好」、「你怎麼不還手」。相反地,請回應他的情緒:「你一定覺得很難過/很生氣,對不對?謝謝你願意告訴我。」
被排擠的孩子最需要的,是感受到自己被相信與保護。
2. 教導表達與自我保護
孩子年紀尚小,不太懂得用言語反擊。你可以透過角色扮演的方式,引導孩子說出有力量但不傷人的話語,例如:
- 「我不喜歡你這樣說話。」
- 「我現在想要一個人玩。」
- 「我會去跟老師說。」
👉 應對建議:與孩子玩「情境演練遊戲」,家長扮演同學說出排擠話語,再引導孩子回應。例如:「你不能玩這個!」孩子學著說:「我有權利一起玩,我們可以輪流。」
3. 積極與老師溝通,了解真相與後續處理
與老師溝通時,可以採取合作而非質問的態度。你可以這樣說:
「最近我發現孩子常提到某某同學讓他覺得不開心,想了解一下班上有發生什麼事情嗎?」
了解老師觀察到的情況後,再討論是否需要調整座位、進行社交技巧引導,或多安排合作遊戲,讓孩子有更多良性互動機會。
當孩子是「排擠別人」的那一方,該怎麼辦?
對某些家長而言,當老師通知孩子有「排擠他人」的行為時,心中難免震驚與否認。但請記得:這不是指責你不會教小孩,而是在提醒你孩子正處於需要大人細心引導的階段。
為什麼會發生?
孩子在3到6歲時,自我意識剛剛冒芽,情緒管理卻還在學走路。他們可能因為爭玩具、想當「老大」,或者單純心情不好,就做出讓其他孩子難過的事。爸媽別急著怪孩子,這其實是他們學習社交的必經之路。
可能的原因:
情緒失控:孩子可能因為餓了、累了,或被老師提醒而心情不好,於是「遷怒」別人。
模仿行為:如果孩子在家裡或從卡通裡看到不友善的行為,可能會不小心「學壞」。
想被認同:有些孩子為了融入某個小團體,可能會跟著排擠別人,覺得這樣很「酷」。
該怎麼應對?
✅ 保持冷靜,不急著責備
先與孩子談話,了解事情始末,可以說:「老師說你今天不跟某某同學玩,是發生了什麼事呢?」從孩子角度理解情境後,再引導同理心的建立。
✅ 教他如何「包含」與「尊重」
孩子還小,講大道理他們可能聽不懂,但透過故事或遊戲,他們能慢慢學會「換位思考」。透過故事、繪本或日常例子,教孩子什麼是尊重別人、如何邀請其他人一起玩。可以從「如果你是那個被排除的人,你會怎麼想?」開始討論。
✅ 協助修復關係
等孩子理解後,鼓勵孩子在學校主動對被排擠的小朋友說:「對不起,我昨天不讓你玩,我們今天可以一起玩嗎?」行動就是最有效的學習方式。
延伸閱讀|幼兒園、公園小朋友的衝突,小孩吵架推拉、孤立排擠,爸媽如何介入協助?
【 Bananny 托育小幫手 】
是一個專注多元托育服務的搜尋平台
從保母、托嬰中心、陪玩姊姊/哥哥到幼兒園
完整個人/機構資料與評價系統
線上即時諮詢洽談
讓忙碌媽咪快速找到最適合自己生活型態的育兒支援服務
☟☟☟
【 Bananny 托育小幫手 】
忙碌媽咪都在用的育兒支援平台
Latest posts by Bananny 小幫手 (see all)
- 幼兒園新生的挑戰:家長如何處理小孩間的霸凌或排擠 - 2025-04-15
- 培養0~5歲孩子的第一個才藝:從零起步,什麼年紀學什麼最合適? - 2025-04-10
- 新生兒睡眠攻略:「5S安撫法」破解嬰兒難哄睡的科學方法,讓你一夜好眠 - 2025-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