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
編者的話:這篇文章由High媽。心理師點出面對育兒勞務分配時,會和另一半遇到的情緒問題。這一篇文章提供了七個問題,讓大家在「伴侶關係」中,檢視自己真正的內在需求
我家女兒三歲多的時候,剛好是我最常動用到陪玩夥伴的時期。
陪玩夥伴來的時候,我對自己有個有趣的觀察。我發現,在同樣的情境裡,面對陪玩夥伴和面對老公,自己的情緒很不一樣。
比方說,一樣是遇到孩子黏著我,不肯讓另一個人接手,如果另一個人是陪玩夥伴,我會比較有耐心回應孩子,關注的焦點比較是怎麼安撫孩子的焦慮,而不在陪玩夥伴的身上,但如果另一個人是老公,我對孩子會比較不耐煩,關注的焦點也比較不是孩子的心情,而是老公主不主動、有沒有嘗試用什麼策略來獲取孩子的注意力、能不能順利讓孩子跟我說掰掰,還是雙手一攤,說:『沒辦法,小孩就不買我的單』。
只要對象是另一半,好像就容易上火。
上一篇談神隊友養成的文中提到,當親密關係進入育兒的階段,開始要運作育兒勞務分配的時候,經常被忽略的淺規則,是性別意識型態。
除了家務,情緒工作的分配也是問題
我認為 Hartley (2018著/2020譯) 在『拒絕失衡的情緒勞動』一書中,更精準並且生活化地把性別意識型態和性別策略,具體化標定成一個能做操作型定義的概念『情緒勞動』!
Hartley引用了不同學者的研究和著作,在討論情緒工作是理解家務中性別差異的關鍵要素:女性做較多的情緒工作,也分派較多的情緒工作,而不只是家務分配的時數和家務工作量不均的問題而已!
家庭中承擔較多情緒勞動的人(在異性戀的關係裡通常是女人),他們還包括得在腦中運籌帷幄家庭作息、記得小孩的活動、另一半的家族聚會和生日送禮、記得哪些日常用品快用完了要補貨、決定採買的清單、安排全家的活動、留意每個人的心情和給予安慰、預定家庭例行的各種環境清潔或是車輛檢查…..林林總總,經常需要耗費心神在腦中或在實際的生活裡處理這些待辦清單。
而當承擔較多情緒勞動的人想要把肩膀上的重擔移到另一半身上的時候,還要調節情緒用比較不具攻擊性、不會引發衝突的方法來表達,壓抑或轉化情緒本身又加重了情緒勞動,而且另一半如果真的接手了,也很可能認為自己『在幫忙』。
這種不只是家事與育兒時間分配上的不對等,還包括了大量心理與情緒勞務不對等的傾斜,對合作育兒最直接的影響是什麼?
是兩個人在合作的過程中,會因為這種傾斜所帶來的情緒感受,輕而易舉的擦槍走火。
婚姻中對伴侶的期待
過去男主外女主內的性別配置視這種傾斜為合理和正常,雙方所做的事情都能得到對方的『感激』,覺得在親密關係中自己得到了照顧,盡了責任,各司其職。而你較少看到這樣的感激出現在我們這一代的伴侶身上,因為我們在婚姻裡期待對方能做的事情,跟我們的父母期待彼此的不再一樣了。
這一代人的伴侶關係裡,愛情實在太重要了,它是多數人之所以冒險選擇跟另外一個人『白頭偕老』的主要原因。而這種傾斜在現在這個時代,對於親密關係中的安全感,實在破壞太大了!
我們對於親密關係,也就是愛情的需要,是渴望在一份關係裡,能感到安全。
當你感到不安全的時候,你的情緒、不安、煩躁和當機,就會被引發,而它是會影響你如何對待孩子、對待伴侶的。
我聽過一個故事,深夜,媽媽工作到很晚才回家,從娘家接了孩子,好不容易到了家,爸爸等在家裡,心裡已經一肚子火,覺得為什麼太太只顧工作不顧家,覺得為什麼太太要讓孩子這麼晚睡,明明還那麼小,接了小孩進門,話都懶得搭理太太。
進了家門,洗好了澡的孩子又重新滿頭大汗,爸爸要孩子刷牙,三歲的孩子拖拖拉拉,百般不合作,說不刷牙,就這樣奧嘟嘟地跟爸爸在門口僵持、大叫、踢腳、丟東西,媽媽看得也一肚子火,覺得孩子都三歲了,為什麼先生還是拿小孩沒輒,媽媽完全不想要靠近幫忙。
爸爸挫折到最後,直接放大絕,對孩子說,你跟媽媽出去商量,爸爸不想管你了,我要睡覺了。媽媽直接爆炸,為什麼是我要跟孩子商量,我們本來都好好的,你自己搞不定小孩為什麼要怪到我頭上,兩個人煙硝吵了一陣,孩子旁邊加碼大哭。
爸爸說,我工作一天想睡不行嗎?我在意的事你反正就不在意!女兒難帶還不是你教的。
媽媽說,我沒有工作嗎?我工作不是也帶了小孩回來了,小孩難教都沒有你的事嗎?
最後媽媽也放大絕,跟孩子說,你今天就睡在門口,不用進去了。
你說這裡有沒有孩子需要調整的地方,當然有,像是孩子可以建立起更習慣的睡前儀式,孩子可以在父母的陪伴下練習處理情緒,把事情做對,等等等。
但你可能也同意,這個故事裡的情緒張力,其實大過於孩子真正造成的困擾。
這些情緒張力,是來自於兩個合作育兒的人,在這一種傾斜的分配裡,太太心有不甘,覺得為什麼這些事情就該是我,先生期待落空,覺得為什麼我盡了我的責任而太太卻失職了。在那一個晚上,他們在『親密關係』裡,都不覺得自己的付出和努力有被看見,也不覺得自己需要對方的時候,對方有伸出援手回應,都感到不安全。
我們不只是育兒的機器,我們先是伴侶,我們都會有對彼此的心理需要。
延伸閱讀|不想再怒吼式教育?5個小撇步+4個迅速打發孩子的寶寶遊戲! ▶
七個問題正視內在需求
在那些你們看似因為孩子的反應而吵起來,彼此針對的爭吵之後,請試著記起來其實不真的是因為孩子,而要先問自己下面的七個問題:
七個問題正視自己的內在需求: | ||
一、我是不是有什麼希望另一半能了解我、能接納我的地方?
|
是 | 否 |
二、我是不是有什麼希望另一半能肯定我、感激我的地方?
|
是 | 否 |
三、我是不是希望感覺被另一半喜歡和欣賞?
|
是 | 否 |
四、我是不是想要感覺被另一半在乎跟被重視?
|
是 | 否 |
五、我是不是希望被另一半照顧跟保護?
|
是 | 否 |
六、我是不是不想被另一半拒絕、不想另一半拋下?
|
是 | 否 |
七、我是不是希望另一半給我多一點自主權、掌控感、可預測感?
|
是 | 否 |
這些需求緊緊地繫在了與我們一起育兒的另一半身上,就像故事裡的媽媽,可能是很希望自己工作的需要能被接納、蠟燭兩頭燒的辛苦能被感激、看見先生可以把小孩handle好而讓自己感受到可以休息。
而爸爸,可能是希望太太喜歡跟他一起相處、願意留多一點家庭的時間,希望太太重視和在乎他所在乎的事情、讓孩子早點睡,希望太太可以在自己拿孩子沒輒的時候給一點幫助、照顧一下他的挫折。
我們經常習慣說『你為什麼不如何如何』,而沒有好好說『我需要你如何如何』。
當我們對另一半的心理需求沒有被滿足的時候,會一秒變身河東獅。
而孩子,只是剛好挑錯了時間,站錯了位子。
請在你們合作得不順暢的爭吵過後,不要只顧著問題解決,因為重點並不真的只是怎麼分工或是怎麼帶小孩而已,重要的是這些在伴侶親密關係中的心理需求,你有沒有想一想,能表達清楚,告訴你的另一半。
上面的這幾個問題,中了幾個呢?你又跟你的另一半,好好地表達清楚過幾個呢?
kimochi對了,討論分工,或是一起面對孩子,還是得處理事情。
不過心情,會平靜順暢更多。
延伸閱讀|定期找陪玩夥伴對孩子的4種好處?原來長期相處可以改變這麼多事! ▶
【 Bananny 托育小幫手 】
是一個專注多元托育服務的搜尋平台
從保母、托嬰中心、陪玩夥伴到幼兒園
完整個人/機構資料與評價系統
線上即時諮詢洽談
讓忙碌媽咪快速找到最適合自己生活型態的育兒支援服務
☟☟☟
HIGH媽。心理師
FB粉絲頁: High媽。心理師
FB粉絲頁: https://www.facebook.com/huaijen1975/
Latest posts by HIGH媽。心理師 (see all)
- 育兒理智斷線?崩潰媽媽必備的自我整理術,恢復親子關係~ - 2020-10-26
- 要和另一半在育兒生活中合作得更好,請先正視自己的內在需求:七個你需要先問自己的問題 - 2020-10-13
- 家有小小孩也不怕,神隊友養成不可不知的關鍵 - 2020-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