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月限定|春節連假北中南10大親子活動~過年走春好去處!

2023年兔年春節來的特別早~才剛熱鬧跨年,馬上就要過除夕了!讓平常就很忙的在職爸媽更加倍忙錄,要準備過年熱鬧團圓,要打點年菜、要準備紅包、還趕快安排10天連假要帶小朋友去哪裡玩~真的會讓人暈頭轉向。

小幫手特別整理了1月限定的全台親子活動懶人包,最棒的部分是,眾多活動開放3歲以下免費入場!讓爸媽帶小寶貝過一個輕鬆又好玩的熱鬧新年。

台北市|人氣卡通明星辦Party!

【松山區 – 玩玩兔米飛創意展】

圖片來源:玩玩兔活動官網

 

大人小孩都愛的 Miffy 已經68歲囉!今年喜迎兔年,特別集結200為藝術家在松菸展出上千件 Miffy 藝術創作,現場也設置多種主題展區:包含 Miffy 公仔展、時尚 Miffy 秀、Miffy 光影互動體驗、互動遊戲,以及十座1米高的巨型 Miffy 與大家同歡,非常適合家長帶小朋友一起去打卡拍照過兔年喔~

活動
官網
玩玩兔米飛創意展
活動
日期
2022.12.29~2023.03.12
活動
消費
未滿六歲:免費 (須攜帶證件)
六歲以上:$300
成人票:$350
適合
年齡
0~6歲幼兒&父母共同參與
活動
地點
松山文創園區
台北市光復南路133號
活動
時間
10:00~18:00 (2月延長至21:00閉館)

【中正區 – Baby Shark 放電趴】

圖片來源:活動粉專

覺得小孩電力充沛、活力過剩,實在 Hold 不住嗎?那就帶他到華山特區舉辦的「Baby Shark 放電趴」好好釋放電力吧!由兒童界巨星 Baby Shark領軍,設有九大放電關卡:鯊魚寶寶&碰碰狐的影音互動、鯊魚賽車、派對打卡、跳跳鯊魚舞池、巨型溜滑梯、海底躲貓貓….等等。
邀請全家大小一起跟著鯊魚寶寶盡情唱跳、徹底放電~

活動
粉專
Baby Shark放電趴
活動
日期
2022.12.31~2023.04.05
活動
消費
未滿ㄧ歲:免費 (須攜帶證件)
一歲以上:$300
成人票:$350
親子票:$600 (一歲以上兒童)
適合
年齡
0~6歲幼兒&父母共同參與
活動
地點
華山文化創意園區 東 2C
台北市中正區八德路一段1號
活動
時間
10:00~18:00 

【士林區 – 酷雪侏羅紀-首部曲「蛋」生】

圖片來源:Klook 官網
圖片來源:Klook 官網
圖片來源:Klook 官網


喜愛怪獸或恐龍的大小朋友絕不能錯過的展覽活動!集結侏羅紀時代稱霸海陸空的酷炫恐龍群,重現超擬真的演化生態,展覽中不止擁有各種大小恐龍,還以恐龍生態設計七大冒險關卡:化石考古、恐龍解謎、Diy恐龍實驗….等等。豐富關卡內容讓小朋友從遊戲中輕鬆吸收豐富的古生物知識,躍身一變成為小小古生物專家!溫馨提醒:此活動適合2歲以上小小孩參與,嬰兒車不得進入喔~

線上
售票
酷雪侏羅紀
活動
日期
2022.12.31~2023.04.05
活動
消費
成人票:$180 起
親子票:$300 (二歲以上兒童)
適合
年齡
2~6歲幼兒&父母共同參與
活動
地點
台北兒童新樂園二樓
台北市士林區承德路五段55號
活動
時間
週二~週五 9:00~17:00
週六~週日 9:00~18:00
週一&除夕休館

延伸閱讀|全台兒童室內親子館,好吃好玩可過夜


新北市|鴨鴨公園藝術展

圖片來源:新北市水利局
圖片來源:新北市水利局

新北市目前最夯的溜小孩地點就是三重的「鴨鴨公園」了~園內不只充滿各種療癒的黃色小鴨,慶祝新年到來特別以「童話森林夢遊時光」為主題,打造各種童話風的可愛萌景與遊樂設施,讓小孩盡情在童話世界中盡情奔跑遊玩,也能讓大人重溫小時候純粹的快樂,入夜時分加碼點上浪漫燈光,絕對是夫妻約會、小孩盡情放電的好去處!

 

活動
介紹
新北鴨鴨公園藝術展
活動
日期
2022.12.24~2023.01.29
活動
消費
免費開放參加
活動
地點
鴨鴨公園
新北市三重區環河南路299號
活動
時間
8:30~22:00

延伸閱讀|特色主題親子公園GO!好好培養小孩社交能力!


桃園市|巧虎夢想樂園 WELCOME 兔 2023

 

圖片來源:巧虎夢想樂園官網

 

圖片來源:巧虎夢想樂園官網


兒童界的超級巨星巧虎也有主題樂園喔!位在中壢的「巧虎夢想樂園」設有五大遊樂區域,由四大熱門角色擔任關主:琪琪夢想體驗城、巧虎繽紛大球池、妙妙未來實驗室、桃樂比互動遊戲區,讓學齡前的孩子在遊戲中盡情發揮潛能,刺激腦力細胞,另外還有海洋世界舞台劇場活動,由專業的陪玩姊姊、哥哥帶領孩子一起唱唱跳跳,盡情放電!新春就帶小寶貝一起去朝聖追星,跟巧虎一起度過難忘的春節假期吧!

活動
官網
巧虎夢想樂園
活動
日期
2023.01.01~2023.01.31
活動
消費
親子入園套票:$799
親子入園+劇場門票:$999
活動
時間
週一~週五 11:30-18:00
週六~週日 10:00-18:30
活動
地點
巧虎夢想樂園
桃園市中壢區春德路103號1樓

延伸閱讀|6間親子飯店推薦,親子景點和兒童設施讓孩子玩一整天!


台中市|驛冬日嘉年華

圖片來源:臺中驛鐵道文化園區
圖片來源:臺中驛鐵道文化園區


推薦台中地區的爸媽帶小小孩到驛道文化園區走春!園區舉辦的冬日嘉年華會,集結三大超萌
超人氣卡通角色,與適合小朋友搭乘的兒童遊樂設施,現場設有各種卡通拍照景點,記得幫寶貝好好打扮,留下可愛又珍貴的春節萌照。

活動
官網
台中ㄧ驛冬日嘉年華會
活動
日期
2022.12.09~2023.02.12
活動
消費
免費參加
活動
地點
台中驛鐵道文化園區
台中市中區台灣大道一段1號
開放
時間
11:00~20:00

延伸閱讀|全台唯一兒童駕訓班親子館在台中!超好玩!


台南市|市區郊外迎春趣

【市區|親子貨櫃公園】

照片來源:貨櫃公園
照片來源:貨櫃公園
照片來源:貨櫃公園


樂園創辦人曾文山先生感概在台南難以尋找適合孩子玩樂發展的活動空間,因此一手創立了兒童貨櫃樂園,結合永續再生的環保元素打造了 640 坪的兒童主題公園,園區內依照不同年齡設有適合的親子設施,0~2歲小小孩最愛的沙池、塗鴉區、繽紛球池、旋轉溜滑梯;以及讓3~4歲小孩釋放精力的滑草、小卡丁車、攀、樹屋、益智樂高…等等室內外動靜皆宜的遊樂設施,入場門票也十分體貼爸媽的荷包,非常適合爸媽帶孩子玩一整天喔!

活動
官網
台南親子貨櫃樂園
活動
日期
2022.12.10~2023.03.05 
活動
消費
兒童通票玩券:$299 (2-12歲)
兒童入園票:$50 (0~2歲)
一般入園票:$200(13歲以上)
活動
時間
10:00~18:00
活動
地點
親子貨櫃公園
台南市永康區大同街 705 號 

 


【郊外|2023新春走馬瀨瀨季】

圖片來源:走馬瀨農場


連續11年獲得優等休閒農場的走馬瀨農場,是全台第一個農業主題樂喔!佔有120公頃的廣大腹地,擁有寬闊的大草原適合讓小朋友盡情奔跑,園區內含有豐富的景觀跟生態,在春節期間中特別舉辦多項熱鬧活動,包含能幫家長添財庫的財神爺發財金、烏克蘭特技秀、飆馬秀、兒童劇團、親子DIY手作活動、營火晚會、觀星導覽、美食市集…等等。豐富的生態景觀與春節活動內容超有誠意,家長可考慮來一場兩天一夜的農場體驗,保證能讓小朋友擁有美好的春節回憶!

活動
官網
2023新春走馬瀨瀨季
活動
日期
2023.01.22~2023.01.26 
活動
消費
0~2歲:免費入園
3~6歲:$120
成人票:$250
活動
時間
08:00~17:00
活動
地點
走馬瀨農場
台南市大內區二溪里唭子瓦60號

延伸閱讀|台南親子二日遊,極推太空互動遊戲的天文親子館


高雄市|從早玩到晚精彩一日遊


【駁二 – 阿奇幼幼園特展】

圖片來源:阿奇幼幼園特展

 

在幼兒圈爆紅的BBC卡通「阿奇幼幼園」現身高雄囉!由多才多藝的阿奇狗狗老師帶領小朋友一起邊玩邊學習,從靜態的音樂繪畫體驗到動態的跳跳床跟野餐露營,還有科技互動裝置,精心打造由12種遊戲空間,完整呈現卡通中「阿奇抱抱」、「阿奇時間」的場景與故事,寓教育樂的內容非常適合學齡前的孩子參與,在快樂遊戲氛圍中提高全方位的學習潛能。

活動
官網
阿奇幼幼園特展
活動
日期
2022.12.31~2023.2.28 
活動
時間
10:00~17:00 (週一&除夕休館)
活動
消費
未滿一歲:免費
一歲以上:$320
成人票:$360
活動
地點
駁二藝術特區
高雄市鹽埕區大勇路1號

【 前鎮區 – SKM Park 高雄草衙 】

圖片來源:SKM Park

 

圖片來源:SKM Park

 

 春節出遊除了讓小孩玩得開心,也要照顧家長想玩樂的心情,白天帶小孩看完阿奇老師,傍晚可以搭捷運轉移陣地到2022年8月才剛開幕的大型outlet複合式商場喔!主打美式度假風格,滿滿的美拍造景,不輸主題樂園,除了有眾多 outlet 品牌讓爸媽享受血拼的快感,還設有餐廳、電影、按摩、賽車場、3D虛擬實境樂園、湯姆熊、奧斯丁、日本兒童樂園…..等等數不完的好吃好玩的豐富設施,一次滿足全家人的所有願望。

官網 Skmpark Outlets 高雄草衙
營業
時間
11:00~22:00 
活動
地點
Skmpark Outlets 高雄草衙 
高雄市前鎮區中安路1之1號

延伸閱讀|高雄親子飯店推薦!玩具超多的玩樂主題房,家長耍廢首選



【 Bananny 托育小幫手 】

是一個專注多元托育服務的搜尋平台
從保母、托嬰中心、陪玩姊姊/哥哥到幼兒園
完整個人/機構資料與評價系統
線上即時諮詢洽談
讓忙碌媽咪快速找到最適合自己生活型態的育兒支援服務
☟☟☟

嬰兒寒流保暖要小心!0-9個月新生寶寶過冬五大守則

寒流來襲冷風颼颼~氣溫屢創新低,未滿週歲的新生兒手腳冰冷嚶嚶叫,新手爸媽超怕小寶寶吹冷風感冒、發燒!但只要把心肝寶貝包的跟粽子一樣就好了嗎?讓寶寶吹暖氣安全嗎?幫小孩保暖同時,有沒有需要特別注意的事項?這些保暖到眉眉角角都要注意喔~

小心!嬰兒保暖過度.恐得不償失

寒流來襲常常又冷又濕,北部地區常常一下雨就好幾個禮拜! 這時候若小朋友過度保暖又不透氣,就可能會引發各種皮膚病,例如:濕疹、異位性皮膚炎、脂漏性皮膚炎、尿布疹…等等,睡覺時尤其需要特別注意,千萬不要過度悶熱,輕則哭鬧不停,重則導致嬰兒猝死,不可不注意呢!以下教家長各種安全的保暖方式&需要特別注意的地方。

延伸閱讀|秋冬寶寶換季保養|新生兒常見傳染疾病.皮膚問題解決方法


如何判斷嬰兒覺得太冷或太熱?

小寶寶不會說話,要怎麼知道他覺得冷還是熱呢?
要檢查寶寶太冷還是太熱,可以摸摸他的肚子或後頸。如果摸起來很冷,可以幫孩子加一件背心;如果摸起來很熱,又有冒汗的狀況,就要取下小被被或小毯子。

但別以寶寶的手腳來做判斷喔,因為嬰兒的血液循環速度不如成人,手腳摸起來比較冷是正常的!但如果手腳看起來發青或出斑,要趕快幫忙穿上襪子或手套來加強保暖。

🥶寶寶覺得冷 🥵寶寶覺得熱
微微發抖、嗜睡、
皮膚出現斑紋、後頸肚子摸起來冷冷的。
哭鬧、冒汗、臉紅通通、皮膚發熱、煩躁不安。

延伸閱讀|0-3M嬰兒發展:了解嬰兒睡眠模式,輕鬆哄睡寶寶!


嬰幼兒保暖衣物要怎麼穿才剛剛好?

『有一種冷,叫做阿嬤覺得你冷』大家很常看到一種狀況,長輩或家長怕小孩吹到冷風,結果拼命把衣服往小孩身上套,結果小孩反而悶熱到滿臉潮紅全身汗,反而因此大哭大鬧~

所以寶寶不只怕冷也更怕熱,因為嬰兒散熱速度&新陳代謝都很快,所以對於溫度變化也更敏感,冷熱調節的能力不像大人成熟。若保暖過度反而會讓孩子覺得不舒服,那如何才是適當的保暖衣物?我們可分三種常見場合與狀態建議

  • 在家中
    若家中沒暖氣,寒流來時覺得冷得像住在冰箱裡,家長忍不住想把寶寶一層一層團團包住!但也不要包得太誇張喔~爸媽可以用「簡單體感法」來決定幫孩子穿多少,如果大人覺得穿二件衣服是溫暖舒適的,那小孩再多加一件,總共三件即可,以此類推。

  • 外出散步
    在外天氣多變化,這時候「洋蔥穿衣法」就非常適合小寶寶了,可隨冷熱增減衣服的數量,材質最好選擇透氣保暖又親膚的棉質,另外帽子、保暖襪也別忘囉!小嬰兒的頭部,比較容易散熱無法保持溫度,所以外出時要記得幫寶寶戴個帽子保暖。

  • 睡覺時
    防止寶寶在睡覺時過熱尤為重要,因為過熱可能會導致「捂熱綜合症」(又稱悶熱綜合症)!過度悶熱,可能會導致嬰兒缺氧、脫水、昏迷,所以家長只要幫孩子做到保暖但不厚重的標準即可,若發現寶寶有出汗、頭髮潮濕、臉頰通紅和呼吸急促的樣子,就是太熱了!要趕快褪下被子或衣服幫忙散熱。一般而言,建議嬰兒在冬天穿著紗布衣+包屁衣+長褲+小被被就夠了,小被被最好選擇輕薄保暖的款式,切勿太厚重,以免造成口鼻窒息危險。

延伸閱讀|0-3M嬰兒發展:確認寶寶均衡成長!嬰兒按摩更加分


家中開暖氣應該注意的細節


穿多穿少好難掌握,那開暖氣應該最ok了吧?這觀念也不完全正確喔!
室內溫度若過高,也會讓濕度降低,太乾燥的空氣反而會讓寶寶嬌嫩的皮膚產生乾癢的狀況,為避免發生這種情況,白天時需要保持室內溫度濕度適中,建議保持在18 ~ 20度為佳。

晚上睡覺時若開暖氣,也要注意溫度會不會過高,9個月以下的嬰兒還無法調節自己的體溫,若溫度太高也容易造成嬰兒猝死綜合症 (SIDS)的危險。因此家中若有開暖氣,寶寶身上的保暖衣物就無需太多。

延伸閱讀|嬰兒玩具玩膩了?寶寶遊戲新玩法+刺激五感發展!


新生兒要天天洗澡嗎?


小兒科醫生建議:嬰兒在冬天不需要每天洗澡,一歲以下的嬰幼兒,一週洗三次就夠了,但台灣家長普遍有每天幫寶寶洗澡的習慣,若忍不住想清潔,其實擦澡也是不錯的方式。

而幫寶寶洗澡或擦澡時,建議使用37~39度的溫熱水,水溫千萬不要超過40度,過熱的水會破壞皮膚的天然保護屏障,過於乾燥的皮膚對病毒的抵抗力也會比較差;若泡澡,也不要泡太久,建議水溫保持在38度左右,時間在10分鐘以內就好,洗完澡後可使用毛巾用按壓的方式拍乾,不要用大力擦拭,然後再擦嬰兒專用乳液,鎖住肌膚表面水份,可預防異位性皮膚炎發生的機率。

延伸閱讀|0-3M嬰兒發展:寶寶哭不停的8大原因,針對需求安撫最有效!



【 Bananny 托育小幫手 】

是一個專注多元托育服務的搜尋平台
從保母、托嬰中心、陪玩姊姊/哥哥到幼兒園
完整個人/機構資料與評價系統
線上即時諮詢洽談
讓忙碌媽咪快速找到最適合自己生活型態的育兒支援服務
☟☟☟

四種親子遊戲.培養1歲寶寶的認知能力.越玩越聰明!

 爸媽知道嗎?一歲寶寶就開始發展大腦「認知能力」,若在上幼兒園前,先打好認知能力的基礎,對於「學習」可是有大大加分的效果喔!那什麼是認知能力?又該如何培養?這篇超重要,一起認真看下去!

什麼是認知能力?

「認知」是大腦接收到外界刺激後所產生的反應,以視覺.聽覺.嗅覺.觸覺.味覺五感進行接觸。通常會從五感刺激中,觀察幼兒衍生的反應來判別認知能力的高低,其中判別標準包含:觀察力、記憶力、想像力、注意力。

以這些認知能力,判斷孩子是否擁有基本的生存能力,也會是奠定成年後適應社會能力高低的基礎。家長若想判斷小孩的認知能力是否在正常標準內,除了到醫院做檢測,衛生局也有提供相關檢核表可做測試參考喔➜兒童發展檢核表

延伸閱讀|1-3歲幼兒專屬|手腦發育訓練|從親子活動中 Diy 創意感官箱


嬰幼兒認知能力發展表

 

新生兒剛出生時,一哭就會有人來餵奶或換尿布,反覆幾次,寶寶自動就會將「哭」跟「喝奶」、「換尿布」做行為記憶上的連結,慢慢獲得「觀察力+記憶力」的認知能力。

而在小孩滿一歲後,進入幼兒期,大腦已發展可以處理更複雜的資訊,通常會透過「動作.語言.社交.思考」進行全方面的認知發展。

動作
  • 可自由起身或坐下。
  • 開始嘗試站立學著走路。
  • 主動伸出手臂或腿配合穿衣服。
語言
  • 能理解基本的語言內容。
    例如:要不要?說掰掰
  • 會使用手勢表達意見。
    例如:搖頭拒絕.揮手再見。
  • 會說簡單的詞彙。
    例如:媽媽.爸爸.汪汪.不要。
社交
  • 特別偏愛某些人或玩具。
  • 會出聲、手勢或動作來引起您的注意。
  • 看不到爸媽時會哭,在陌生人面前很害羞。
  • 喜歡玩「躲貓貓」或「拍打出聲」等遊戲。
  • 對熟悉的人表現出愛意。
思考
  • 會將放在容器中的物品放入和取出。
  • 知道如何正確使用日常物品。
    例如:用杯子喝水、用餐具吃飯
  • 能聽懂並完成簡單的命令指示。
    例如:去拿娃娃過來。

延伸閱讀|一歲寶寶會收玩具了嗎?務必堅持這三個步驟


4種親子遊戲.培養認知能力


爸媽若在日常中常常進行親子互動、幼兒遊戲,不只能讓親子關係更加緊密,加深感情連結,還能培養出孩子更敏銳的五感認知能力喔!
玩耍對幼兒的認知發展很重要,幼兒會在遊戲中會進行「思考、理解、交流、記憶、想像」,判斷下一步會發生什麼狀況,以及應對方式。

依照幼兒認知的發展過程,建議家長可依照以下順序,進行系統式的遊戲訓練:顏色➜形狀➜數字➜空間,讓寶寶學會了一種再進行下一種,可建構孩子完整的認知訓練。


  • 顏色認知|分類遊戲

    在寶寶的啟蒙教育中,顏色辨認訓練對於想象力、審美力和觀察力都有加分效果!家長可準備彩色小毛球、氣球、或是買一包彩色色紙,剪成圓形,再準備相同顏色或透明、白色盒子,請孩子將同色放在一起;家長可跟孩子比賽速度,增進遊戲刺激感。


  • 形狀認知|拼圖遊戲

    在認知發展中,小孩對於形狀的辨別力會比顏色還晚發展。所以要先完成顏色認知,再進行形狀辨別。家長可選購市面上的形狀拼圖遊戲,或是DIY自製形狀拼圖遊戲,拿兩張白紙,一張畫上各種形狀(例如:圓形、正方形、三角形、星星型)的外框,另一張畫上各種符合外框的各種圖案,請孩子把一樣形狀的東西拼起來!隨著孩子漸漸熟悉,可以再增加更多形狀增加難度。除了遊戲之外,家長也可在日常生活中,引導寶寶學會觀察身邊的物品,然後結合手勢和語言讓小孩知道什麼形狀的物品,叫做:圓形、方形、三角形….等等,這樣可以鍛鍊寶寶的邏輯能力&歸納能力喔~


  • 數字認知|點心遊戲

    孩子的數字認知發展過程,從會念數字 ➜ 會數數量 ➜ 能計算數字三個階段~關於小孩學數數,許多家長都說:小孩口頭念數字的時候,流暢又正確,但拿東西讓小孩數一下數量,馬上就卡關了!會念不代表理解數字的意義,想培養小孩數理的能力,要手腦並用喔~

    家長可準備數字小餅乾,按照數字大小整齊排列好,帶著孩子用手指數一數再吃,進行幾次之後,讓孩子自己數看看,數對幾個就可以吃幾個;孩子都熟悉之後,可增加難度,將數字打亂,由你喊數讓孩子找出相對應的數字。


  • 空間認知|辨位遊戲


    空間認知能力是由方向、位置、距離等要素組合而成,也是許多科學概念的重要基礎,若在寶寶六歲前就奠定良好的空間認知,對於邏輯思考力大有幫助。在家中,爸媽可以先將孩子喜愛的娃娃、玩具,放置在孩子旁的固定位置,然後告知孩子方向(例如:娃娃在你的後面)重複幾次後加入距離的概念(例如:娃娃在你後面10步的距離)請孩子邊走邊數步,熟悉之後再更換方向跟步數。而在日常生活中,爸媽也可以隨時加入方位的概念,例如:等等左轉有早餐店、爸爸在後面、前面有狗狗,之類的形容,加深孩子的空間認知概念。

延伸閱讀|增加學齡前幼兒詞語量!在親子活動中跟孩子一起變聰明


給家長的溫馨小提醒

父母除了要滿足孩子基本的食.衣.住.行之外,也有生.養.教.陪的必須責任。

在孩子的黃金發育期,若能給予孩子完整的陪伴跟引導,對於寶寶身心發展引響深遠,但現代父母各種壓力繁重,也必須保有個人時間與空間,才能擁有快樂又正向的育兒生活。

兩相衝突之下,如何達到完美平衡?推薦家長可考慮尋求專業育兒幫手的協助,不只能讓孩子獲得完整的照護,也能讓自己獲得適當的喘息空間,兩全其美,何樂不為☺️

延伸閱讀|有方法的玩,就是最棒的育兒助攻法 – 陪玩夥伴專訪系列



【 Bananny 托育小幫手 】

是一個專注多元托育服務的搜尋平台
從保母、托嬰中心、陪玩姊姊/哥哥到幼兒園
完整個人/機構資料與評價系統
線上即時諮詢洽談
讓忙碌媽咪快速找到最適合自己生活型態的育兒支援服務
☟☟☟

小孩自己玩,爸媽更輕鬆!鼓勵一歲寶寶獨立玩耍&三種獨立遊戲推薦

你家的ㄧ歲寶寶精力充沛、永不斷電又高需求嗎?雖然個性黏人的小小孩,讓爸媽覺得被需要又很可愛,但大人也有自己的工作與家務要做,除了照顧寶寶的吃喝,還要隨時陪玩也會大感體力吃不消….。

那麼~讓孩子學會「獨立遊戲」如何?除了可減輕家長的負擔,也能讓小孩發展出自主性、獨立思考、高專注的優秀能力喔!

什麼是嬰幼兒獨立遊戲?


意思就是能夠獨自一個人玩遊戲,自己跟自己玩的意思。但爸媽別一時太高興,一下子就把寶寶跟玩具一起關在房間裡「強迫放生」喔!培養任何習慣都需要循序漸進,如果突然放孩子自己玩,可能還會造成剝奪孩子安全感的反效果!那該怎麼做呢?首先,我們先了解「獨立遊戲」跟「放任獨玩」的差別。

  • 獨立遊戲
    在安全的環境中,讓孩子從事需要專注的個人遊戲,大多數都是較為安靜的方式,需要注意的是,須在大人的視線範圍內進行,而且大人不能干擾、介入孩子的遊戲。
  • 放任獨玩
    隨意將孩子放置在某個空間中,僅保持最低限度的安全性,不關注孩子的行為與舉動,並隨意介入打斷孩子正在進行的個人遊戲。

延伸閱讀|從小培養緊密的親子關係!養出愛笑的寶寶


獨立遊戲對幼兒發展的好處

那獨立遊戲,除了幫爸媽省事,對嬰幼兒發展有什麼好處呢?
我們來分析「有人陪玩」跟「一個人玩」對於嬰幼兒的發展差異:

  • 有人陪玩
    隨著年紀差異、遊戲難度,孩子在親子遊戲中學習到的程度有所不同,在1~6歲幼兒中的互動遊戲中,我們可歸納孩子可在遊戲中學會的技能包含:社交技能、談話技巧、模仿能力、學習分享、遵守規矩、解決問題、建立安全感與歸屬感…..等等。
  • 一個人玩
    讓小孩學習一個人玩耍,可獲得有別於「有人陪玩」不同的能力發展,例如:訓練獨立思考、加強穩定情緒、學會自己作主、摸索自己的喜好與興趣、練習與自己對話、更加有創造力與想像力…..等等。

放手讓小孩學會獨立玩耍,除了可以發展以上能力,更重要的是能讓孩子從遊戲中摸索、了解自己的喜好、能力、興趣、以及擅長的技能,也能學會與自己對話讓情緒穩定,對於往後成長的過程跟人生選擇,大有幫助喔。

延伸閱讀|玩具玩膩了?寶寶遊戲新玩法+刺激五感發展!


如何培養寶寶自己玩?


讓寶寶自己玩是不是越早越好呢?答案是:對的!

但並非馬上轉換模式,而是要在「陪玩」「獨玩」之間取得平衡,慢慢增加次數與時間。

新生嬰兒與蹣跚學步的1~2歲幼兒,維持專注力的時間很短,一般來說一次無法超過5分鐘。所以建議可先從2~3分鐘開始,再慢慢延長時間;次數方面也可從3次陪玩中夾雜1次獨玩,再慢慢增加次數。

千萬別一下子就強迫孩子嘗試長時間、多次數的獨玩,這樣會讓孩子覺得「一個人玩」是無從選擇而且產生被強迫的剝奪感。我們引導獨玩的目的,是要讓孩子能享受自娛自樂的趣味。

以下提供鼓勵嬰幼兒獨立玩耍的培養順序:

  • 完整關注
    在進行親子互動玩耍時,不論是讀繪本說故事、堆積木、玩家家酒、躲貓貓,都能讓孩子感受到父母也完全投入其中,如果家長能滿足孩子的情感需求,那孩子會更願意嘗試獨立玩耍。
  • 專屬空間
    在幫寶寶泡奶或是寶寶食品時,可將寶寶移到視線範圍中安全的區域,例如:軟墊柵欄、寶寶帳篷,放滿孩子喜愛的娃娃或玩具,為孩子打造一個只專屬於他的遊戲空間。
  • 示範玩耍
    挑選2-3種能單獨玩耍的玩具,放在孩子專屬的遊戲空間內,數量不用太多,大量玩具反而會讓孩子分心或是選擇障礙。玩具種類方面,0-1歲嬰兒可挑選有聲音的玩具,2歲以上幼兒可擇需要動腦完成的玩具。
    一開始寶寶可能會不知道該怎麼玩這些玩具,家長可先示範如何操作那些玩具,例如:滾動有聲音的球、如何堆疊積木,玩給孩子看之後,就離開遊戲區,讓孩子嘗試自己操作玩具。
    小提醒:若發現孩子玩法錯誤,不要打斷孩子糾正玩法,讓孩子自己摸索、解決問題。
  • 時間限制
    如果孩子對於「獨玩」表現出不安的情緒,明確告知孩子:爸媽需要暫時離開一下子,建議一開始的時間為3~5分鐘,對於還沒有時間觀念的寶寶,可放置一個廚房計時器,讓孩子知道時間到了,就能重新獲得爸媽的注意力。家長務必要遵守時間,進行多次之後,孩子即可從中獲得安全感。
  • 養成習慣
    孩子會在日常活動中學習成長,若讓獨立玩耍成為孩子每天必須從事的日常,孩子會更樂意接受。每天在早中晚的固定時段,安排幾分鐘的獨處時間,孩子很快的就會適應並理解在有些時間裡「只有自己」。

延伸閱讀|對付超好動孩子的小建議+5個在家也能放電的幼兒遊戲!


三種獨立遊戲推薦

知道怎麼培養孩子獨立玩耍之後,有沒有哪些靜態又安全的遊戲能讓孩子更快適應獨玩,並樂在其中呢?
有喔!以下推薦三種室內獨立遊戲給家長

  • 塗色遊戲

    比起給孩子一張白紙與畫筆,已經畫好線框只需要塗色的遊戲,能讓孩子更快上手,並保持專注。家長可購買現成的塗色畫冊或是自行Diy,在紙上先畫好簡單的黑框畫,例如蘋果、蝴蝶、太陽….等等。請孩子塗上顏色,這可以讓孩子獨自玩耍一段時間。
  • 卡牌配對

    這是從撲克牌配對衍生出的幼兒遊戲,辨識撲克牌花紋對小小孩來說可能難度還太高,家長可Diy 10-20組簡易圖像卡牌,在卡牌上畫上容易辨識的圖形,例如:紅色的圓型、黃色的星星、藍色的正方形、綠色的三角形…等等。將牌卡蓋牌,先示範一次玩法,讓孩子從中找出一樣的卡牌配對。
  • 各式拼圖




    拼圖的樣式非常多種,針對1歲寶寶可以選購以形狀分類的拼圖玩具,大多都是塑料或是木頭製作,年紀較大的幼兒可以選擇9-12塊的圖案拼圖,先從最基本簡單的挑戰做起,再慢慢增加難度,別一下子就讓孩子挑戰超過自身能力的拼圖遊戲,可能會讓孩子感到挫敗並厭惡。

延伸閱讀|一歲寶寶會收玩具了嗎?務必堅持這三個步驟


給家長的溫馨提醒

現代父母大多身兼多職,無法給予小孩100%的關注,也很需要自己的獨處時間,當孩子隨時都在說:「媽媽陪我玩!」「爸爸一起玩!」也會增加家長無形中的育兒壓力,我們雖然擁有了珍貴的孩子,但也必須保有自己的時間,才能在育兒生活中擁有良好的生活平衡

如同飲食需要均衡一樣,在培養孩子的身心發展也必須有全面性的考量,保持耐心鼓勵孩子嘗試各種獨立遊戲,讓孩子領會到「獨處遊戲」的樂趣,不只能讓家長稍作喘息,也能加強孩子自主性的思考能力與創造力,幫助孩子成長過程中建構更健全的人格發展與特質喔!

當然,家長必須隨時留意孩子的安全,盡量做到關注但不干預,以免打斷了孩子享受獨玩的樂趣!

延伸閱讀|育兒理智斷線?崩潰媽媽必備的自我整理術



【 Bananny 托育小幫手 】

是一個專注多元托育服務的搜尋平台
從保母、托嬰中心、陪玩姊姊/哥哥到幼兒園
完整個人/機構資料與評價系統
線上即時諮詢洽談
讓忙碌媽咪快速找到最適合自己生活型態的育兒支援服務
☟☟☟

|12月限定|全台親子活動推薦!聖誕、跨年、週週玩翻天

大小朋友最期待、最歡樂的繽紛12月來啦!各縣市都舉辦各種盛大的聖誕慶祝、跨年晚會。全家出遊除了人山人海的板橋「新北歡樂耶誕城」&「101跨年煙火」之外,不想人擠人的家長也可參考看看其他小而美又寓教育樂的親子活動,小幫手集結了全台各種戶外、室內的12月限定活動,更棒的是大多都是免費活動喔!讓爸媽週週都能玩出新花樣,一路玩到2023!

台北市|光影.童話.聖誕季

【士林 – 安徒生小美人魚特展】

圖片來源:文化部

12月除了聖誕節與跨年,也有許多能讓親子同歡的主題展覽喔!科學教育館舉辦了「海洋奇遇」特展,以安徒生童話中最膾炙人口的「小美人魚」故事為發想,規劃了七大主題海底探險活動:有「人魚瀑布」、「美人魚化石」、「360度AR沈浸式海洋圖鑑」、「安徒生插畫展」、「深海奇緣探險」、「奇異橫行互動遊戲」、「與人魚共舞」,豐富的展覽內容,非常適合熱愛童話故事的小朋友喔!

售票介紹 安徒生童話-小美人魚特展
活動
日期
2022.12.15~2023.03.05
活動
消費
一歲以下:免費 (須攜帶證件)
一歲以上:$360
成人票:$400
適合
年齡
0~6歲幼兒&父母共同參與
活動
地點
國立台灣科教館七樓
台北市士林區士商路189號
活動
時間
9:00~18:00 (平日17:00閉館)

【士林 – 光之影海洋展】

圖片來源:光之影海洋展
圖片來源:光之影海洋展

由日本知名光影創意 NAKED INC 所籌劃的大型光影展,此次從海洋中擷取靈感,打造神秘絢麗的「光之影海洋世界」,展覽中有8大區域,以光影與觀眾互動,絢爛奪目的光影變化,能激發小朋友無窮的想像力與色彩概念,展覽中並置入海洋生態議題探討,家長可藉此機會教導孩子了解生命的可貴跟意義,是個寓教於樂的好去處喔。

活動
官網
光之影海洋展
活動
日期
2022.12.23~2023.03.05
活動
消費
一歲以下:免費 (須攜帶證件)
一歲以上:$360 
成人票:$400
活動
地點
國立台灣科教館七樓
台北市士林區士商路189號
活動
時間
9:00~18:00 (平日17:00閉館)

 


【公館 – 2022聖誕季水博心祝福】

圖片來源:自來水園區
圖片來源:自來水園區


北部家長最愛的溜小孩熱門景點-自來水園區,為迎接歡樂聖誕特別打造從早玩到晚的精彩聖誕氛圍景觀,白天有浪漫花卉造景、夜間有聖誕閃亮燈飾,處處都能拍出孩子的絕佳紀念美照,另外入園就能獲得尋寶卡,跟小朋友一起完成任務就能獲得Switch、ipad、雙人豪華餐券的抽獎機會喔!另外也有豐富的聖誕市集活動,由可愛人形玩偶帶著小朋友一起帶動跳,絕對是雙北家長12月週休溜小孩的鄰近好去處!

活動
官網
2022公館聖誕季
活動
日期
2022.12.03~2022.12.31
活動
消費
全票:$50
6歲~12歲:$25
未滿6歲:免費入場

適合
年齡
0~6歲幼兒&父母共同參與
活動
地點
台北自來水園區
台北市中正區思源街1號 永福橋旁
活動
時間
9:00~17:00 (週一休館)

 

延伸閱讀|【大台北親子景點】,滑冰場、恐龍化石、山頂吊橋你想選哪個?


桃園市|楊梅仙草花海節

圖片來源:農業局

 

桃園年底壓軸的花節盛事,大小朋友都可免費入園拍照!今年以「仙茶之舞」為主題,將仙草茶&茶湯為發想,規劃出五大展區,有浪漫的紫色花海、農事體驗、創意市集、客家小食…等等豐富的精彩活動,非常適合家長帶小孩一起來拍拍照,散散心,活動中也規劃許多農業知識內容,有吃有玩又能學知識。

活動
官網
2022桃園仙草花節區
活動
日期
2022.11.27~2022.12.11
活動
消費
免費開放參加
活動
地點
楊梅休閒農業區
桃園楊梅區楊湖路三段239號
活動
時間
9:00~17:00

延伸閱讀|全台兒童室內親子館,好吃好玩可過夜


苗栗縣|酸甜草莓季

圖片來源:苗栗文化觀光旅遊網

大人小孩都喜歡的香甜草莓,邊採邊吃超過癮!今年12月苗栗最熱門的親子活動就是到大湖採草莓了!採完新鮮草莓,還可以到鄰近的大湖農業休閒酒莊草莓文化館走走逛逛,爸媽可以品嚐草莓酒的酸甜滋味,小朋友可以享用草莓創意料理,非常適合大小朋友一同體驗!

活動
官網
2022大湖草莓季
活動
日期
2022.12~2023.03
活動
消費
免費參加
活動
地點
苗栗大湖鄉

延伸閱讀|【親子景點二日遊】苗栗山線風情親子行


台中市|國際花毯節

圖片來源:台中觀光局
圖片來源:台中觀光局
圖片來源:台中觀光局


年年都熱鬧登場的台中國際花毯節,今年以花仙子散播快樂、解憂主題,以19種花種,規劃6大藝術花卉展區,並舉辦各種趣味節目,如:魔術秀、民謠樂團、舞蹈表演、小丑互動…等等精彩活動,適合家長帶小朋友一同來拍攝美照,欣賞自然花卉之美。

活動
官網
台中國際花毯節
活動
日期
2022.12.03~2022.12.18
活動
消費
免費參加
活動
地點
台中新社區種苗改良繁殖場
開放
時間
8:00~17:00

延伸閱讀|全台唯一兒童駕訓班親子館在台中!超好玩!


台南市|救援小英雄波力互動特展

圖片來源:台南意象

 

在幼兒圈人氣直逼巧虎的救援小英雄,舉辦互動特展啦!展覽規劃五大區域,包含波力車車駕訓中心、角色小迷宮、波力旋轉木馬、消防羅伊滅火隊、還可跟卡通中的主角群玩偶互動玩樂,一圓小小孩的偶像夢!

活動
官網
救援小英雄波力互動展
活動
日期
2022.12.10~2023.03.05 
活動
消費
預購親子票:$550
(含1成人+1歲以上幼兒)
未滿一歲:免費入場
活動
時間
11:30~19:30
活動
地點
新光三越台南中山店 13F 文化館區
台南市中西區中山路 162 號 13 樓

延伸閱讀|台南親子二日遊,極推太空互動遊戲的天文親子館


高雄市|日夜玩樂不停歇

【白天|2022 毛豆文化祭】

圖片來源:毛豆文化祭官網

 

去年因疫情停辦的「魔豆傳奇」毛豆文化祭,今年在高雄旗山重新盛大舉辦了!開放免費入場,家長可帶小朋友到毛豆田體驗採毛豆的樂趣!今年首度規劃親子區,小朋友只要完成園區闖關活動,就能獲得限量毛豆包,家長別錯過一年一度的盛大活動喔!

活動
官網
毛豆文化季
活動
日期
2022.12.10 
活動
消費
免費參加
活動
地點
金瓜農場24耕區
高雄市旗屏二路


【夜晚|愛河聖誕光影展】

圖片來源:高雄文化局

想帶孩子欣賞全台最盛大的年度光影展,絕不能錯過高雄愛河灣的光影展演!此次特別使用絢爛光影環抱愛河灣與高流建築,變化多端的光舞投射,將高雄點綴的如詩如畫,除了光影秀之外,鄰近的駁二大義區紅磚廊道、大義公園、海風廣場,假日加碼豐富的表演活動跟聖誕市集,非常適合闔家共襄盛舉!

活動
官網
愛河灣聖誕光影展演
活動
日期
2022.11.12 ~ 2023.01.02
活動
消費
免費參加
活動
地點
高雄流行音樂中心
高雄市鹽埕區真愛路1號

延伸閱讀|高雄親子飯店推薦!玩具超多的玩樂主題房,家長耍廢首選



屏東縣|四重溪溫泉季

圖片來源::屏東旅遊處
圖片來源::屏東旅遊處

 全家出遊除了讓小孩玩得盡興,家長也想好好鬆一下啊….有沒有讓家長能好好放鬆的活動呢?有的!位於屏東的「四重溪黃金溫泉鄉」自日治時代就是著名的觀光聖地,今年特別打造嶄新日式休閒溫泉村氛圍,以金黃色的極美光毯迎接各地旅客,美侖美奐宛如置身於閃耀星海中,讓家長洗滌平日辛勞,好好的療癒疲憊的身心。活動除了日式溫泉造景之外,還有溫泉市集、特色小吃,讓大人小孩都能好好享受清幽的暖心小旅行。

活動
官網
2022四重溪溫泉季
活動
日期
2022.11.04~2023.02.28
活動
地點
屏東四重溪溫泉路區域

延伸閱讀|玩不夠?奉上墾丁絕美親子餐廳,戶外設有兒童戲水池



【 Bananny 托育小幫手 】

是一個專注多元托育服務的搜尋平台
從保母、托嬰中心、陪玩姊姊/哥哥到幼兒園
完整個人/機構資料與評價系統
線上即時諮詢洽談
讓忙碌媽咪快速找到最適合自己生活型態的育兒支援服務
☟☟☟

一歲寶寶起步走!破解錯誤迷思,讓幼兒走出安全的第一步。

嬰幼兒什麼時候開始走路?現代孩子發育較早,有些嬰幼兒在1歲前就已邁出第一步,但這非絕對標準喔~根據統計,更多小小孩在1歲多開始站立學步,甚至有些幼兒要到15~16個月大才開始學走路,而以上都是正常的發展範圍。

那家長要如何協助孩子走出人生第一步呢
小幫手根據兒科醫生&育兒專家建議,整理出家長需要注意的相關事項,趕快跟著一起看下去吧!

如何鼓勵寶寶開始走路?

現代父母都希望能幫助孩子贏在起跑點,所以在物理上的「人生第一步」父母也超擔心孩子的發展會不會慢人一步?但家長可以放鬆一點喔~我們可以教給孩子的事物很多很多,但學會走路絕對不是其中之一。

大多數嬰幼兒都能靠自己學會如何站立走路。家長只需要給足愛心與耐心,讓寶寶有足夠的時間&空間,好好的訓練、發展他們的腿部小肌肉、學習協調平衡的能力,就能自然從爬→站→走→跑→跳→到處搗蛋😆
這個階段,爸媽可以從旁協助孩子摸索,以下提供6種可以在家中做的日常親子互動,幫助孩子做好「起步前」的前置功課。

起步前的日常訓練
打造安全的嬰幼兒活動區域,讓寶寶有足夠的空間好好活動身體。
睡覺、餵奶時間外,多讓寶寶趴著,這能讓寶寶抬頭仰望或爬行時,發展腹部核心及大腿肌群,建立對身體的認知,學會控制。
發現寶寶喜歡在爸媽的身上跳躍或喜歡抓扶著桌椅拉長身體,可以多鼓勵寶寶繼續這樣做。
看到寶寶站起來,家長可以站在或跪在寶寶面前。並伸出手來引導、刺激寶寶走向你。或是能握住寶寶的手,讓寶寶走向你。
將玩具放在沙發邊緣或矮桌上,激起寶寶站立探索的興趣,當寶寶定期站立找尋玩具,可試著將矮桌移到遠一點的地方,刺激寶寶從A處走到B處。要確保家具沒有尖角,以免寶寶腳步不穩發生意外。

 

延伸閱讀|一歲寶寶學走路,怎樣才算「正確引導」呢?


學步車、學步鞋需要嗎?

部分家長求好心切,希望孩子能「走好走滿」,所以幫孩子添購了萬全的設備跟玩具,期待能幫寶寶提早學會走路,達到最完整的肢體發展,但這些東西真的必要嗎?了解一下專家怎麼說。

  • 學步車能讓寶寶學走路更快?

    說到學步車,大家第一時間想到的都是「螃蟹車」🦀
    部分家長認為,螃蟹車可以讓寶寶快速掌握到走路的方式跟技巧,而且還可以當成「安全的」顧孩神器,只要把小孩放在螃蟹車裡,爸媽就可以安心的去做自己的事….。
    很可惜。這是錯誤的迷思喔!現今兒科醫生已不推薦使用學步車,甚至美國兒科學會(APP)也呼籲家長不要買圓盤型學步車給孩子。根據統計數據顯示,學步車所造成的意外大過於實質用途。眾多孩子因無法掌控螃蟹車的快速移動性而受傷,而且不是一般跌倒破皮輕傷而已喔,是腦震盪或骨折等級的嚴重意外。目前加拿大也已禁止學步車販售行為。 

    那是不是有人看管就可以了?也不完全正確喔~

    研究表明螃蟹車並不能幫助嬰幼兒提早學會走路,甚至可能會造成反效果,原因在於,嬰幼兒學走路,需要先理解「腳」和「腿」如何配合移動。但螃蟹車有托盤,小朋友看不到下半身的動作,而且若沒調好高度,可能會造成孩子日後習慣踮腳尖走路,所以爸媽不要為了圖方便就將孩子「寄放」在螃蟹車中,既無法學會好好走路,也很不安全呢!
     

  • 越早穿學步鞋越好?

    這也是錯誤的迷思喔!別看到它叫做「學步鞋」就誤會,學步鞋的作用並不是讓寶寶學會走路,是用來保護可愛小腳用的~
    專家表示幼兒在學走路時,要多讓寶寶赤腳走路(天冷可穿防滑襪),這樣才能建立腳掌跟腳踝的肌肉張力,幫助足弓發育,學習平衡和協調。外出若擔心會受傷,可以穿著軟底鞋,等寶寶走路更穩再穿學步鞋會更好。 

    那什麼時候才要穿鞋?鞋子又要怎麼挑?等到孩子走路穩健,並開始跑跑跳跳的時候,就要穿鞋了喔!否則,孩子很可能在跑跳中碰傷腳趾、腳趾甲斷裂或造成其他腳部疼痛的意外。 

    童鞋挑選要領
    無機能性的可愛嬰兒鞋,不適合當成學步鞋使用,要盡量避免讓孩子穿著活動或長時走路。
    功能務必大過於美觀性,應選擇穿著舒適,鞋底有彈性,並能止滑的鞋款。
    尺寸要合適,不能太鬆或太緊,別因省錢就買大一點,不合腳的鞋子會讓小孩走路不適。
    如果鞋底有彈性並且合腳,就不需要額外增加足弓支撐或鞋墊喔!
    在小孩發育成熟之前,盡量避免穿高筒或硬底鞋。
    學齡前幼兒,可考慮選購有鞋帶的鞋款,讓寶寶在上幼兒園前就學會綁鞋帶。

延伸閱讀|幼兒園必備技能:透過幼兒遊戲學穿脫衣物鞋襪


發現小孩走路有O型腿?

許多家長在幼兒1-2歲時,發現小孩走路有0型腿,很緊張的求助醫生該如何矯正,但兒科醫生指出:2歲以下兒童走路0型腿,4歲走路又變X型腿,都是正常的過程,家長毋須過度緊張~大多在8歲左右,腿型就會恢復正常,但如果腿型扭曲的角度過大,或是兩腳長短不一,建議做進一步檢查,較為安心喔!

延伸閱讀|確認寶寶的均衡成長!嬰兒按摩好處多


給家長的溫馨小建議

嬰幼兒在學走路的過程,跌跌撞撞在所難免,適度放手讓小孩自由探索,勿過度擔心保護,才是穩健成長的絕佳捷徑,但也不是完全不管讓小孩到處亂亂衝,家長需隨側在旁,提供安全的環境跟立即排除危險的協助;若家長工作繁忙或走不開,建議聘請育兒幫手來協助幫忙,讓寶貝獲得最完整的照護。

延伸閱讀|定期找陪玩夥伴對孩子的4種好處?原來長期相處可以改變這麼多事!



【 Bananny 托育小幫手 】

是一個專注多元托育服務的搜尋平台
從保母、托嬰中心、陪玩姊姊/哥哥到幼兒園
完整個人/機構資料與評價系統
線上即時諮詢洽談
讓忙碌媽咪快速找到最適合自己生活型態的育兒支援服務
☟☟☟

排富條款鬆綁!育兒津貼、托育補助、就學補助,升級政策懶人包

政府為實踐「0-6歲國家一起養」政策,協助減輕家長育兒負擔,在2024年再度改革台灣育兒政策、調整育兒津貼補助內容,針對「托育補助」再加碼,每月補助增加1500元;送托準公共系統,更是從每月8500元調升至13000元,大大減輕爸媽的育兒負擔,並且也取消排富條款,讓受惠的家長更多了,其他各地區也針對補助做了調整,到底有哪些呢?快跟著小幫手一起了解!

全面放寬育兒津貼&托育補助標準

生育就能領!行政院為減輕全民育兒負擔,在今年將取消父母或監護人綜合所得稅稅率未超過20%(家戶淨所得超過121萬元以上)育兒津貼的「排富條款政策」,所有新生兒都能申請育兒津貼跟托育補助喔!預計將有百萬名幼兒能獲得每個月5千元以上的津貼補助! 

👶🏻最新 0-未滿5歲|育兒津貼

第一胎 第二胎 第三胎
育兒津貼 $5000
/月
$6000
/月
$7000
/月

延伸閱讀|【育兒津貼申請表】全台縣市下載清單


🙎🏻‍♀️最新 0-未滿3歲|托育補助

公托&公共托育家園 準公共(私托&保母)
第一胎  第二胎  第三胎 第一胎 第二胎 第三胎
一般家庭 $7000 $8000 $9000 $13000 $14000 $15000
中低收入 $9000 $10000 $11000 $15000 $16000 $17000
低收入戶 $11100 $12000 $13000 $17000 $18000 $19000
注意事項 ▸ 8月前已申請領取 0~2 歲育兒津貼 或 托育補助的家長,不需重新申請。

延伸閱讀|【托育補助申請表】各縣市加碼補助懶人大補帖


擴大 5~未滿6歲 幼兒就學補助範圍


除了廢除津貼「排富條款」從2023年起也擴大就學補助的範圍,只要年滿5歲~未滿6歲的幼兒,在家自學也能領取「就學補助」喔!新政策不再硬性限制寶寶一定要去幼兒園才能領取就學補助金,專職媽媽帶著孩子在家自學也能領取每個月5千元以上的津貼補助!

🤓最新5歲~未滿6歲|就學補助

第一胎 第二胎 第三胎
就學補助
$5000
/月

$6000
/月

$7000
/月

延伸閱讀|幼兒園就學補助大全&各地區加碼補助金額


全台托育品質提升再優化

除了以上限制放寬的津貼補助,教育部也決議將提高托育、幼教人員的基本薪資!其中公共化托育人員,基本薪資從 2 萬 8 提高至 3 萬 5 千元;準公共托嬰中心、幼兒園教師&教保員,基本薪資提高到 3 萬~ 3 萬 6 千元不等。讓辛苦的托育幼教人員生活後顧無憂!

除此之外,幼兒照顧比也將從1對5調整為1對4,讓幼兒能獲得更周全的關注與照顧。
在準公共保母方面,也提高設備項目補助,從 5000元 / 年提升至 12,000元 / 年;而在托嬰中心方面,補助院所設施再升級計畫,將提供 40~80 萬的設備補助金,希望藉由相關政優化整體托育環境、穩定幼教人員留任率,進而提高台灣整體托育品質,讓小朋友也更加開心的成長學習,家長也更加放心。

 

公共化托育人員 準公共
幼兒教師
教保員
準公共
保母
托嬰中心
提高
薪資或
補助
基本薪資$35000
/月
基本薪資$36000
/月
設備補助$12000
/年
設備補助$40~80

延伸閱讀|非營利幼兒園、公幼、私幼,先懂自己要「比什麼」:教學法篇


最新0~6歲津貼補助大全表格整理


最後小幫手提供懶人表格,讓新手爸媽秒懂寶寶0~6歲制度可領取津貼補助,家長可選擇最適合自己的理想方式來領取津貼喔!以下金額以一般家庭的第一胎為參考數值:

托育補助簡表 一、上幼兒園前 二、銜接期 三、上幼兒園後
0~1歲 1~2歲 2~3歲 3~4歲 4~5歲 5~6歲
送托至
私立(非準公共)
保母/托嬰/幼兒園
育兒津貼
第一胎:5000元/月
第二胎:6000元/月
第三
胎:7000元/月
5歲 幼兒免學費
最多補助
15000元/學期
自己照顧 在家就學補助
5000元/月
送托至
準公共/公共
保母/托嬰/幼兒園
0-2歲托育補助

1.「公共」
保母/托嬰
第一胎:7000元/月
第二胎:8000元/月
第三
胎:9000元/月

2.「準公共」
保母/托嬰
第一胎:13000元/月
第二胎:14000元/月
第三
胎:15000元/月

2-3歲托育補助
(補助同左)
幼兒園就學講費上限
1.
「公立幼兒園」
第一胎:1000元/月
第二、三胎:免費就讀
2.
「非營利幼兒園」
第一胎:2000元/月
第二胎:1000元/月
第三胎:免費就讀

3.
「準公共化私幼」
第一胎:3000元/月
第二胎:2000元/月
第三胎:1000元/月

上幼幼班
(補助同右)

延伸閱讀|0~5歲育兒管道全指南,各種懶人包一應俱全~




【 Bananny 托育小幫手 】

是一個專注多元托育服務的搜尋平台
從保母、托嬰中心、陪玩姊姊/哥哥到幼兒園
完整個人/機構資料與評價系統
線上即時諮詢洽談
讓忙碌媽咪快速找到最適合自己生活型態的育兒支援服務
☟☟☟

小孩上幼兒園後,超級情緒化?了解小班到大班的情緒變化&原因

在一場媽媽的聚會上,三位媽媽對小孩性格突然轉變感到困擾。
『自從小孩送到幼兒園上學之後,原本話超多,每天嘰嘰喳喳的~現在變得超孤僻都不理人』、『我家的小孩去幼兒園後個性也不一樣了,原本都可以自己玩的,現在回家一直叫我陪他玩,突然超黏人,讓我好累….』、『唉~你們這些都小意思啦…我家小孩好像吃了炸藥,從幼兒園回家後,沒有任何原因就一直亂發脾氣!』

以上這些都是媽媽們一頭矇的感受,明明小孩去幼兒園前都好好的,為什麼入學之後,反而變得很情緒化呢?

兒童專家來解謎|3~5歲幼兒為什麼情緒化

「兒童心理諮商」近年來漸漸獲得重視,現代醫學多主動追朔病因形成的源由,並在初發早期就積極介入引導治療。而若只是討論幼兒情緒化的問題,提到治療程度似乎言之過早了。不過,根據專家研究,情緒化與疾病確實有一個共通點,那就是它們都是「慢慢累積出來的」

敏銳的父母透過細心觀察可以感受到,寶寶在每個階段,對外界的行為都會有不同的情緒反饋。例如:寶寶在6個月之前,主要的情緒反應就只有笑跟哭,但6個月之後會因先天個性產生更多元﹑細微的情緒變化,例如:開始感受討厭、悲傷、嫉妒的心情…..等等。

幼兒的情緒會隨著環境變動&互動體驗而影響發展方向,當幼兒從家庭進入幼兒園的群體生活,接觸到更多各式各樣的人,開始體驗更複雜的情緒,有的小孩個性隨和開朗樂在其中,而有的小孩個性纖細敏感,適應的能力沒這麼快~可能就會造成情緒上的落差與變化。

延伸閱讀|我家幼兒園小小孩愛生氣、暴躁、易怒?無力家長可試試這樣做


3歲小班|情緒&行為觀察重點

通常3歲幼兒已經能用簡單的詞彙表達自己感受,例如:「喜歡」﹑「不要」…等等。並且在生活中積極要求自主權,例如:自己挑衣服穿,拒絕穿媽媽配好的衣服;用玩具模仿日常生活情境,例如:用娃娃模擬上學,玩耍互動…等等。

  • 情緒&行為觀察

小孩在家進行情境遊戲時,父母可藉機加入遊戲提出問題,例如:娃娃喜歡上學嗎?在學校有交到新朋友嗎?藉此引導出幼兒內心的真實想法


小小孩到幼兒園後認識了新朋友,但這個階段小孩對於“朋友”的定義十分模糊。對小小孩來說,一起玩的人就是朋友,還無法理解「成為朋友」的所代表的意義。例如:朋友間的分享、互相包容、協調的行為。家長可觀察小孩當面對需要「分享」的時候,例如:分享玩具、分享零食…等等。
是否願意協調,或是其中的情緒變化,若常常出現完全無法讓步的固執、或是不順他的意就崩潰的情緒,可能代表幼兒需要更多情緒關注的介入

 

延伸閱讀|公幼入學孩子很抗拒?6招顧好孩子情緒


4歲中班|情緒&行為觀察重點

這階段的小孩開始學習遵守團體規範,建議在家可以透過固定作息讓小孩習慣規律並培養時間觀念,到幼兒園後才不至於適應不良。

  • 情緒&行為觀察

    這階段的孩子,情緒發展的更多元也更加敏感。若幼兒園老師跟家長反應,孩子在校表現出鴨霸、搶玩具的表現,或許是害怕「被拒絕」而起的防衛心。家長平常除了要理性明確的制訂、遵守教養的標準與規範之外,也要讓孩子學會接受被拒絕時候的心理調適。

    例如:當小孩想加入別群小孩的遊戲中,爸媽可跟孩子說:「你可以有禮貌的去問能不能一起玩,但如果他們說:不要!那我們也可以自己玩。」讓孩子做好被拒絕的心理準備,不至於被拒絕後不知所措反而惱羞成怒;反之,若孩子被拒絕後產生沮喪的反應,家長第一時間的鼓勵跟支持相對重要,可以告訴孩子:「你很棒,好有禮貌喔!也許他們只是還不認識你,下次就會跟你玩了。」多多給予孩子鼓勵性的安慰,讓孩子的思考方式與反應行為往正向、陽光發展 

延伸閱讀|幼兒園社交情緒:如何教會孩子「自己想辦法」呢?


5歲大班|情緒&行為觀察重點

小小孩已經蛻變為小朋友囉~個性發展越來越鮮明,也更有自己的主見!表達情緒的方式已趨於成熟,更懂得如何用「言語」處理事情,但隨之而來的負面發展,卻可能包含言語傷人或開始說謊的傾向。

  • 情緒&行為觀察

    5歲之後的孩子就認為自己是個小大人了,勇於於表達自己的想法跟意見,但是當家長發現孩子不知道從哪裡學會說髒話,對大人沒大沒小,並在犯錯的時候常常會以謊言掩蓋事實…等等偏差行為。
    那家長需要觀察孩子是否跟老師、同學的相處上出現摩擦;或是在學習上發生困難,因而產生了挫折與焦慮的感受,導致行為失常。若爸媽若積極介入了解引導後卻還是無法改善孩子說謊、頂嘴以及言語粗暴的行為,可能需要考慮尋求專業人士協助,以避免造成孩子日後無法專心學習,或過度緊張焦慮導致人際關係失衡等深遠影響。

延伸閱讀|學禮貌要趁早|從親子互動中培養高EQ的小紳士&小淑女


給家長的溫馨小提醒



3~5歲的孩子,從家庭進入幼兒園的團體生活中,任何事情對孩子來說都是新的學習,例如學習分享協調、遵守團體秩序、調節情緒。

日常中,爸媽可從幼兒園老師或孩子對話中,了解孩子在學校的狀況;忙碌的雙薪家長也能考慮聘請陪玩姊姊、陪玩夥伴,請育兒幫手在陪玩的過程中,幫忙觀察孩子的言行,再從中提供相關協助,才不至於忙到沒天沒夜一時疏忽,等有空時才發現孩子整個走鐘到難以導正的地步。

延伸閱讀|3C育兒傷很大?陪玩夥伴讓小小孩開心大人也放心!


 

【 Bananny 托育小幫手 】
是一個專注多元托育服務的搜尋平台
從保母、托嬰中心、陪玩姊姊/哥哥到幼兒園
完整個人/機構資料與評價系統
線上即時諮詢洽談
讓忙碌媽咪快速找到最適合自己生活型態的育兒支援服務
☟☟☟

幼幼班爆發流行中!除了新冠肺炎,也要預防RSV呼吸道融合病毒傳染

每到秋冬季節家長都如臨大敵!常見的季節性小兒傳染疾病,除了普通感冒、流感、病毒腸胃炎(輪狀病毒)、過敏性鼻炎、皮膚呼吸道過敏…等等,還有不可忽視的【RSV呼吸道融合病毒感染】喔!

根據小兒科醫生統計,近期掛病號的小朋友,大多有咳不停、燒不退的症狀,大多家長都以為是確診了「新冠肺炎」趕緊掛號檢查!但醫生仔細看診篩檢後,卻診斷小孩感染了【RSV呼吸道融合病毒感染】,讓不少家長大感意外,更不知所措。

而醫生也特別呼籲今年在11月恐會進入傳染高峰期,家長不得不嚴加堤防。

RSV 呼吸道融合病毒是什麼?跟新冠有什麼不一樣?

RSV英文全名是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中文全名為呼吸道融合病毒(以下簡稱為RSV)
RSV病毒主要感染部位為下呼吸道,尤其是細支氣管,
傳染高峰期多在秋季~春季之間(10月~4月)。

註:一般感冒病毒感染部位是「上呼吸道」,RVS病毒是「下呼吸道」

近一步統計,在小兒門診中,9成以上感染者是2歲以下的嬰幼兒,年紀最小也有1~2個月大的嬰兒,根據觀察年紀越小的感染者,併發相關重症的機率也越高!而新生兒若感染了RSV,住院的機率高達50~80%以上,若為體質虛弱的早產兒,病情加重的致險性也更高。

其中需要特別注意的是,RSV病毒跟感冒一樣會重複感染

「但RSV發燒、咳嗽的症狀跟感冒、新冠都很像啊,該怎麼分辯?」

台大兒科主治醫師表示:這三種小兒流行傳染病最大的不同是:RSV具有多痰易喘的症狀。這是其他傳染病較少出現的病徵,若家長察覺孩子呼吸會喘、咳嗽多痰、且有發燒的狀況,請儘速尋求小兒科醫師協助。

延伸閱讀|秋冬新生兒常見傳染疾病.皮膚問題解決方法


RSV病毒的傳染途徑?潛伏期多久?

RSV病毒主要傳播方式為:飛沫傳染&接觸傳染,例如:咳嗽、打噴嚏、說話,或是小朋友的手摸到沾有病毒的玩具後又摸了口鼻…等等。通常潛伏期大約2~8天,感染後4~6天會出現相關症狀,症狀發生後會持續不舒服長達1~2個禮拜左右,如果發現小朋友說話會喘、呼吸不太順、一直咳嗽、食慾降低,有機率已感染到RSV病毒。

家長要特別留意的是家中先天抵抗力較弱的嬰幼兒,如果感染到RSV病毒,反應症況會更嚴重,恐有呼吸困難、心肺衰竭,甚至需要住院插管,家長千萬不可輕忽!

6個月~2歲幼兒|感染RSV病毒症狀對照表
精神不佳
嘴巴變乾
食慾不振
咳嗽不斷
持續發燒
喉嚨痛有痰
鼻塞流鼻水
呼吸急促或困難
發出咻咻咻喘鳴聲

延伸閱讀|寶寶生病時如何與保母配合?托藥單一定要好好寫清楚呀!


小孩感染 RSV 病毒會不會有後遺症?該如何預防?

 

RSV病毒跟小兒支氣管炎有極大關連性,若在小孩1~2歲之內,重複感染3次以上的RSV病毒,不只症狀逐次加重,且病程也會越來越久,日後併發成「氣喘」的機率也會較高。

目前可施打「預防性單株抗體疫苗」,但家長需每個月自費施打,但若為高風險幼兒,政府會提供健保給付的疫苗讓小孩施打喔!

高風險幼兒族群
早產兒( 懷孕週數未滿33週 )
慢性肺病( 懷孕週數未滿36週 )
免疫不完全
神經肌肉疾病
先天性心臟病

預防勝於治療,雖然可施打單株抗體疫苗預防,但目前每劑疫苗自費施打需花費2萬元 / 劑,且單劑保護力僅能維持1~2個月,需要每個月重複施打,才能維持長效保護力。對小資家庭來說,這筆花費不外乎是沈重的負擔,所以小兒科醫生建議若不是高風險族群,只要在日常中嚴謹落實良好的衛生習慣,也能降低病毒侵襲的機率。

想要杜絕此類季節性「飛沫性傳染疾病」的基本功還是戴口罩、勤洗手、隨時消毒、避免與感染者接觸,也盡量少去人多的公共場所。可比照預防新冠肺炎一樣處理,而家長外出回家時,也請先洗手消毒、更換衣物後再靠近小朋友。

相信各位爸媽很清楚該如何落實預防,別因新冠疫情已趨為和緩就放下警戒心喔!另外,媽媽若情況允許下,可親餵母乳,能增加嬰兒的天然抗體,降低感染RSV病毒的機率或減緩病症。

延伸閱讀|幼幼班增強免疫力食譜,三大類型各有不同療效唷~



【 Bananny 托育小幫手 】

是一個專注多元托育服務的搜尋平台
從保母、托嬰中心、陪玩姊姊/哥哥到幼兒園
完整個人/機構資料與評價系統
線上即時諮詢洽談
讓忙碌媽咪快速找到最適合自己生活型態的育兒支援服務
☟☟☟

我家幼兒園小小孩愛生氣、暴躁、易怒?無力家長可試試這樣做

苦主爸媽淚訴:「啊~~~為什麼別人家的小孩都這麼乖,就我家小孩超級 ” 歡必霸 “?!一不順他的意,就要尖叫、耍賴、摔東西、甚至上幼兒園還會動手打同學!每天上班已經很累,下班回家還要應付小暴龍的情緒
轟炸,當爸媽壓力好大啊~
😩

三步驟紓解幼兒壞脾氣

老一輩常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意思是小孩在三歲的時候,就奠定了成年後的性格,為了爸媽能在晚年安詳平靜的養老(疑?是否想太遠 😆)就要在嬰幼兒情緒發育黃金期時,就好好疏導小小孩的壞脾氣。要怎麼做呢?來~以下提供爸媽「 KO 幼兒壞情緒三大步驟」,一起試看看!

延伸閱讀|孩子都愛玩的角色扮演!認識情緒、提升社交力的幼兒遊戲


步驟1:理解|解讀孩子的情緒

大多人以為小孩要到國中才會進入叛逆期,但事實是 3 歲左右的小小孩就會迎來人生首次叛逆期,專家稱之為:「學步反抗期」,但小幫手認為更貼切的說法應該是:「學“不“頂嘴期」(白話翻譯:小孩不管什麼時候都會頂嘴:我不要!)這時候的孩子不只很難溝通,還特別熱愛挑戰大人的極限啊…….

兒童行為專家指出,幼兒會出現發脾氣的行為,多半起因是生理不滿足、心裡受委屈的狀況,例如:肚子餓、身體不適、怕生、分離焦慮、自我保護…等等反應。

下圖為 3~5 歲幼兒的一般情緒發展列表,爸媽可對照家中小孩是不是有按表發展呢?
若沒有,那就需要好好檢視孩子是否在情緒調節上遇到了什麼困難,爸媽要好好協助調整喔!

年齡 情緒
類型
情緒反應
3歲 直覺型 開心就大笑,難過就大哭。對於滿足需求沒有緩衝空間。
4歲 同理型 已了解更多言語詞彙的意義,開始學著同理他人的喜怒哀樂。
5歲 成熟型 開始學會調解情緒,懂得如何說出自己的感受,也能控制衝動的情緒,願意顧慮、理解他人的想法。

延伸閱讀|處理情緒繪本推薦:透過親子共讀,陪孩子面對自己的小小心事


步驟2:排解|追根究底再解決

承上段所說,小孩在不同的年齡層中,脾氣也會有不同的表達方式。

3~4歲的孩子,慣用直覺反應,感覺不開心就大哭大鬧、躺在地上耍賴不走、甚至動手動腳攻擊…等等。
而 5 歲左右的孩子通常已發展出成熟的情緒表達能力,也學會了更多表達詞彙,已經進階到不使用「行為藝術」來鬧脾氣了~華麗升級為看似殺傷力不大,但創傷性極高的靜態性攻擊。例如:頂嘴抱怨、翻白眼、擺臭臉,或是使用更激烈詞彙來反應不愉快的情緒。例如:我最討厭媽媽了!( 媽媽一秒噴淚心碎 இдஇ )

而在爸媽覺得心力交瘁,理智線斷掉,忍不住抓狂打罵小孩之前….。不妨先123深呼吸~試著跳脫身份,展現出成熟大人應有的優雅樣貌,平靜溫和的詢問孩子:「為什麼要生氣?為什麼不開心?」試看看找出背後的理由跟原因,若孩子當下處於情緒激動,已完全獸化無法溝通的狀態,在外的爸媽可能會感受到四面八方的目光壓力,建議先帶離現場,找到比較安靜、私密的空間等孩子整理完情緒,再進行情緒溝通。

情緒溝通範例 ① 半獸化狀態
1.等孩子冷靜下來,找出鬧脾氣的理由
2.平靜的詢問孩子:什麼事讓你不開心,請好好說,我們會聽。
3.孩子若願意說出原因,先理解、再安撫、後導正。
4.等孩子情緒和緩後,教導憤怒情緒可以用理性的方式表達,並明確的指出使用哭鬧方式表達不滿,不能解決問題,反而會為自己增加更多困擾。

情境舉例:如果下次出來玩,你不開心不先跟爸媽說原因,只想哭鬧發脾氣,那我們就先回家等你發完脾氣。

5.與孩子達成共識後,用擁抱或打勾勾約定和好,讓孩子接收到:原來情緒用說就能獲得重視與解決。
提醒:過程中切勿以大人的觀點否決、嘲弄孩子的感受,即使孩子認知有誤,也請先同理孩子的情緒,再教導正確的觀念。
情緒溝通範例 ② 全獸化狀態
1.小朋友情緒完全失控,做什麼都無法冷靜下來
2.平靜的告訴孩子:我知道你現在不開心、很生氣,等你覺得好一點,再跟我說怎麼了,好嗎?
3.給孩子個人空間,保持適當的距離,讓他知道你就在附近,讓孩子好好冷靜反思或發洩情緒
4.等孩子冷靜後,再進行範例 ① 情緒溝通流程

切勿因為在外怕尷尬丟臉,一心急就大聲責罵或心軟縱容孩子所有的無理要求跟任性行為,只要有一就有二,只要讓小孩認定「哭鬧超有效」、「大人就是拿我沒辦法」,日後恐讓小孩發脾氣的頻率跟程度更趨嚴重喔~切記切記!( • ̀ω•́ )

延伸閱讀|和孩子好好說話的親子溝通術!搭配幼兒遊戲鍛鍊溝通技巧


步驟3:練習|紅綠燈情緒分類法

要教導孩子理性的表達情緒之前,要先讓他學會理解、分析自己的情緒種類,能理解才能再進一步找到健康抒發、良性調適的正確方式。家長在日常親子互動遊戲中,可以帶孩子一起玩「紅綠燈」情緒分類遊戲來引導。
遊戲中父母可以模仿演出各種情緒的樣貌、表情、動作,或是帶入情境故事,請孩子用顏色來做情緒分類,熟悉遊戲內容後,再換孩子扮演情緒演員。

紅燈 代表:憤怒、恐懼、焦慮、悲傷
黃燈 代表:挫折、失望、擔心、煩悶
綠燈 代表:開心、幸福、滿足、愉快

當下次孩子鬧脾氣時,家長就可以問孩子,你的心情現在是什麼紅燈還是黃燈?這可以讓家長快速清楚孩子目前的狀況,也能幫助孩子了解自己的情緒。了解就懂的如何訴說,不會因為無法分辨、不知道怎麼說,就只好選擇先發脾氣了~

延伸閱讀|學禮貌要趁早|從親子互動中培養高EQ的小紳士&小淑女


給家長的溫馨小提醒

家長請先放輕鬆~絕對不是只有你家寶貝特別”番”,這只是孩子的成長陣痛期。
只要是人都會有情緒,孩子還不懂如何排解、訴說。要讓孩子學會如何駕馭情緒,不是反過來被情緒控制。

更重要的是,打造和諧的家庭氣氛、家人間的親密互動,還有照顧者良好的身教示範,絕對比各種親子繪本、幼兒卡通來的更有效果。當然,爸媽也會有自己的壓力跟情緒,當真的非常疲累無力的時候,不妨尋求專業的支援協助~像是「陪玩姊姊」、「陪玩哥哥」都是相當不錯的選擇!偶爾讓第三方專業人士來陪伴引導,可緩衝親子間的衝突跟壓力,也能讓爸媽適時休息一下,畢竟育兒的工作對爸媽來說可是全年無休呢!
延伸閱讀|育兒日常好崩潰!媽媽一秒氣消平靜法,前七名大公開


 

【 Bananny 托育小幫手 】
是一個專注多元托育服務的搜尋平台
從保母、托嬰中心、陪玩姊姊/哥哥到幼兒園
完整個人/機構資料與評價系統
線上即時諮詢洽談
讓忙碌媽咪快速找到最適合自己生活型態的育兒支援服務
☟☟☟